筆錄:羅凱彤

廖康宇2013年畢業於CIE,及後於香港大學取得碩士學位,現於英國劍橋大學修讀博士學位課程。康宇於CIE任教Buying or Dying? Media, Consumption and the Making of Self科。

———————————————————————————————————————————————————

浸大國際學院(CIE)的石門校園對我來說是一個有特別意義的地方。雖然有人認為石門在地理位置上自成一角,但在這裏上堂的學生所得到的學習機會和資源不見得會相形失色。因為國際學院除了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外,亦會培養他們的興趣,擴闊世界觀。我在CIE讀書的時候,記得逢星期三下午學院都會舉辦一系列的講座或工作坊。這些活動的主題甚廣,有升學就業輔導、招聘講座,或請來社會上的知名人士作分享等等。

聽到這些大人物的故事後,當時的我作為一個副學士學生,都會質疑自己,覺得自己和其它大學生的距離甚遠,對前途感到迷茫。但我從CIE的老師身上得到的啟發甚多,無論是在學業上、見識上,這些都對我的個人成長有莫大幫助。現在我有這個機會,能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去鼓勵我的師弟妹,令他們知道副學士的學生在CIE畢業後都有無限可能性。

我現在所教的兩班學生,在第一堂的時候,都會聽過我用倒敘的方式介紹自己:從近年的學術研究開始,到2018年入讀英國劍橋大學,到2017年於港大碩士畢業 ------ 而我的起點,就是2011年在CIE的課室。

康宇鼓勵同學多參與組織及策劃活動,從中體驗有趣、有意義、有價值的學習過程

在教學上,我最想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藉此累積經驗。我在課堂上的討論都會以日常社會時事作例子,希望訓練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此外,我亦鼓勵學生嘗試自行組織及策劃活動。我認為這對學生來說可以是一個有趣、有意義、有價值的學習過程,而這個經驗是無法只透過上堂聽書所得的。因此,我會盡量提供空間予學生,讓他們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落手落腳」體驗去創作的過程。

為師之道,在於傳道、授業、解惑。我非常感激國際學院給我這個機會,令我可以回到這個在我生命中有特別意義的地方。希望我能不辱師門,成為學生的成長路上的一座燈塔,將浸會大學「全人教育」的精神傳揚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