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體驗 · 環球視野

台灣考察團 ── 文學交流及文化體驗


拓寬、沉澱、反思

2016年6月27日 - 7月2日
交流團導師:邱月兒博士、林惠文博士


經過大半年的協商和聯絡,由國際學院中文組籌辦的台灣文學交流及文化體驗考察團終於可以出發了!行程主要參訪三所台灣著名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國立成功大學,並與當地老師、學生和市民對談,體驗在地文化。團員主要來自專業中文專修、還包括新聞、創意媒體、環境保育和商業等專修課程的同學,連同兩位老師,一行共十四人。

我們的首站是國立中央大學, 中國文學系的師生為我們準備了多項精彩的活動:楊自平教授的專題演講,讓同學反思人文價值;集體新詩創作,發掘同學潛藏的文學素質;大溪老街和眷村博物館,揭示上一代的克難精神。次站來到國立清華大學,同學都為水清木華的環境所吸引。已故校長梅貽琦的陵墓,讓大家肅然起敬;中文系李貞慧老師和何立行老師的專題講座:遺民與後殖民和跨文化交流的語法,令同學感受不一樣的殖民氛圍。同學最後一站來到國立成功大學,在充滿日本殖民色彩的台灣文學系教室,聆聽陳玉峰教授的專題演講:台灣文學的基石,讓同學體會大學之道,並不止於知識,而是對人文的關懷。接著是我們同學的港式文案報告,贏得台文系博士生和大學生的讚賞。我們其後參觀國立台灣文學館。館內展示形形色色的台灣文學家作品和生活記趣,既有父子、夫妻同文,也有兄弟、師生共稿,突顯台灣文學並不孤單。總結六天行程,同學對台灣三所大學、景點和人文風貌都留下難忘的印象,當中以台灣的人文精神尤為深刻。期望下次能為同學發掘更多及更精采的台灣文化精髓,拓寬視野,體驗國際學院不一樣的學習經歷。



"不一樣的文學文化之旅"

黎劍昇 (專業中文,一年級)


今次的旅程除了是我第一次踏足台灣,亦是第一次以文學、文化的角度去欣賞這個地方。早在出發之前我已經四處搜集台灣文化土壤的特色,發現她有著與香港同樣的殖民地經歷,從而留下了不少相關的文學作品,例如散文有陳芳明的〈相逢有樂町〉,寫出了台灣人民面對日本統治下的生活縮影;而長篇小說亦有施叔青寫的《台灣三部曲》,完整地反映出台灣一路走過的社會變遷。

我們第一站來到國立中央大學,參加了一系列為我們而設的活動。我們上了兩節由當地老師所教授的課,加深了對人文學發展史的認識,亦令我反思了自己在面對未來社會環境時應該擔當什麼角色。此外,台灣詩的課題亦開拓了我在新詩創作方面的視野,使我感受到台灣作家的獨特寫作風格和趣味。在到訪國立清華大學時,我則認識到台灣遺民與後殖民的兩個概念,以及獨特的眷村文化,這是平日自己和朋友旅遊時無法獲得的經驗。

最後我們來到台南的國立成功大學,校內的建築完全沒有被世俗渲染,仍保留著其優雅氣氛。我們參觀了台文系學院,認識背後的歷史,發現學院前身是一所日本統治時期的醫院,後來被改建成大學。但值得欣賞的是,改建時政府依然保留了特色的建築,例如通風口、走廊等等,使作為訪客的我一來感受到台灣強烈的保育文化,又能一睹昔日台灣的建築,了解背後的源由。

是次學術文化交流之旅對我來說別具意義,當中每到一所大學,都能感受台灣大學生的特色,他們那種堅持自我的精神相比起香港的學生更為優勝,這亦是我是向他們學習的地方。


分享:



"感悟台灣"

梁安琪 (新聞學,一年級)


台灣於文學而言,算是一片沃土。且不說這裡孕育了一批像簡媜、琦君、楊逵的作家,就連我們在國立中央大學吃早餐的小木屋,也擺放了幾本文學作品供人閱讀;國立成功大學的文學館更是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紅磚建築群,古典而莊重的味道定能讓一眾文學愛好者久久不能忘懷。印象最為深刻的,大概是國立清華大學的圖書館。裡面有一個叫「發呆區」的地方,一張轉椅,一面落地窗,靜靜地坐著,望著窗外人來人往,冥想、構思,最適合創作了。清大門外的大學書局,大概也是許多學生最為留戀的一個地方。逛書局就像我們逛街一樣,這大概就是台灣人最難能可貴的放鬆方式之一吧?

台灣的文學也讓我耳目一新。中大的老師為我們介紹台灣新詩,讓我對現代詩有了全新的看法,不像以前看過的那樣感情冗雜,很隨意很貼近生活,甚至不乏露骨地表達對感情的慾望和遐想。新鮮之餘,驚喜有加。然而,台灣的文學不僅僅是新穎而已,它同樣依附著文學創作很重要的支柱——土地。清大的老師在解讀台灣文學時,曾經用一朵花來作比喻,因為花的生長,離不開土壤。我們在和成大同學交流汽車廣告文案的創作時了解到,不同於歐美國家總喜歡以性能作為賣點,台灣的廣告更喜歡給汽車加上家庭的符號,試圖以親情來打動顧客,這種創作手法反映了台灣人十分重視親情的一面。

台灣的夜市,是每個遊客都會慕名而來的地方之一,那同時也是台灣另一面的精彩。吆喝的小販,平價的小吃,濃煙陣陣的攤位,還有奇臭無比的臭豆腐。無聊了,就停下來玩一把牌,約三五知己出來掃街。夜市的喧鬧似乎與文學創作的典雅有些出入,然而,這份市井的澎湃卻恰好為台灣增添了一份平凡生活的溫情,讓這個地方給人的印象更為親切。台灣,你說,我對你匆匆的感悟,可還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