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瞳仁》編委會於2024年9月26日舉辦了一場創意寫作講座,邀請了香港本地知名作家張婉雯,以「筆下的生命:活到散文裏的動物」為題,跟同學分享文學創作技巧,帶領同學走進動物眼中的世界。

寫作技巧講座上,張婉雯以姜戎的《狼圖騰》帶出動物寓言的反思、世界觀及思考空間,當中包括人與動物之間互相敵對且互相尊重的關係,她指出,動物是人生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及自然規則遭破壞而造成生態混亂,讓同學反思「書寫動物是為何而寫?」。

張博士用品讀文學作品的方式,以豐子愷的《護生畫冊》、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周作人《喜愛寫草木蟲魚》等文學作品為例,跟同學分享動物書寫的文藝傳統寫作方法與現今風氣的不同之處:過往動植物的形象是較為籠統和象徵化,且與自然更接近甚至是一體的。她更向同學分享了自己被邀稿的作品,如《老鼠列傳》和《照貓畫虎》等,並述說自己如何兼顧興趣和工作,如何從感興趣的題材和枯燥繁雜的資料中取得平衡,寫出對作者和讀者雙方都負責任的作品;其中更提到社會時事也觸發其創作動機,冀以人之紙筆,書動物之言語;如此,淹沒在城市喧囂聲中的動物,在平視的書寫角度下,才有機會被讀者看見。

講座後的寫作工作坊讓同學運用所學實際創作,透過實踐達到深化效果。寫作工作坊以「分享你與動物的聯繫」為題,要求同學在短時間內以「我」的視角,寫熟悉的動物,創作人與「這一隻」、「這一個」而非「這一些」動物的獨特故事。既依據文學「不熟不寫」的原則,也鼓勵同學回想記憶,發揮創意,積極創作;同學沉思書寫後,作家隨即朗讀及點評作品,指出同學文章中可精進或改善之處,啟發同學的創作思維,同時亦讚許同學細膩的視角和文筆。現場討論氣氛熱烈,同學積極與作家交流,而作家的詳細解答,使同學進一步掌握創作技巧。

張婉雯曾獲聯合文學新人小說獎(中篇)、中國時報文學評審獎(短篇小說)、香港書獎等。著作包括《極點》(合著)、《我跟流浪貓學到的十六堂課》、《甜蜜蜜》、《微塵記》、《那些貓們》等。她不僅創作經驗豐富,而且她關心動物權益以及弱勢群體。因而在與人和動物接觸的過程中,也使她筆下小說故事人物以及視角多變,能夠提供不同的靈感來源給不同寫作風格的同學。

張博士與同學分享靈感來自大量的資料收集以及對於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捕捉,與動物獨一無二的相處經驗和回憶,鼓勵大家多從熟悉的動物視角出發和想象,開始創作。
寫作工作坊中,張婉雯博士為同學的創作點評。
張婉雯博士(中坐者)與同學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