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文及語言學部主辦的「香港戲棚文化」講座於2月29日在石門校園舉辦,是次邀請香港戲棚文化研究專家蔡啟光先生主講。

蔡先生指出戲棚本身是臨時性質的物質空間,以其為中心形成文化空間:戲棚搭建以至花牌花炮製作,展現傳統手工藝;在棚內上演神功戲,保存傳統戲曲表演藝術;在棚外舉行賀誕酬神的民俗活動,凝聚宗族社群;外圍有各式攤檔,構成市集形態。香港戲棚上演粵劇為主,還有潮劇、白字戲;手托木偶粵劇、鐵枝木偶潮劇。

蔡啟光先生現從事文化遺產的教育推廣工作,在2019年,編纂出版《香港戲棚文化》,並於戲曲中心舉辦「四地棚戲文化交流會」。《香港戲棚文化》為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奬(藝術及設計類別)得獎作品。

蔡啟光先生將其多年研究戲棚文化的心得匯集成書《香港戲棚文化》。
粵劇的宣傳單張的演員講求「輩份」,尊卑有序。
蔡先生講解手托木偶劇,其「吹、打、彈、唱、做」。由於缺乏後繼者,現時陷入「極度瀕危」的境況。
堅守傳承戲棚文化,各司其職,盡最大努力保育香港戲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