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諮詢,我們聽得多;但哲學輔導/咨詢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呢? 哲學諮詢師跟心理諮詢師有什麼不同?浸大國際學院社會科學學部實踐哲學專修課程團隊在9月22日舉辦的嘉賓講座 「什麼是哲學輔導? 」便請來註冊執業哲學諮詢師張銘豪先生 (Michael) 介紹哲學輔導/諮詢這門學問與藝術 。講座吸引多名主修實踐哲學副學士課程的學生、來自其他學部的副學士生、學士生和CIE畢業生參加。
Michael介紹說,「哲學輔導/諮詢」中的「哲學」指世界概念的哲學,是注重哲學的受用性的哲學。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說道:「哲學作為一些與生命割離的理性構作乃是無力的」。哲學輔導可說是以哲學思慮、理性、邏輯的思考方式的進路,回應和解決跟生命有關、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正如在古希臘時代,哲學被視為一種有助解惑/離苦的活動、一種實踐或生活方式,哲學諮詢師也會以「對話治療」(Talk Therapy) 引導其輔導對象對困擾的問題作批判、開放性思考,籍此解憂除困。
舉例說,有輔導對象可能不主要是生理學上的成因(如血清素失調、濫用藥物) ,而更可能是因掉了全職工作、只能做「散工」感到受挫羞恥而憂鬱。哲學諮詢的目標,是希望對象可以不用抗憂鬱藥,而以釐清「何以為只做兼職而感到羞恥?」這一種價值判斷,作為「治療」。若對象認為只做兼職不像過正常人生,哲學諮詢師便會進一步跟對象探討「何謂正常?」、「非「正常」的人生是否不夠好? 沒有意義?」,「什麼是好或有意義的人生? 」等基本哲學問題。換句說,諮詢師會提醒對象羞恥感是個載有價值判斷的情緒,從而引導對象發掘其羞恥感所牽涉的價值,逐一反省。若反省後對象不再接受引起他羞恥感的想法,便有助消減其憂鬱。
跟一般心理治療不同,哲學諮詢沒有預設既定理論或程序,是一開放的探索。在回應參與者提問時,Michael也提到,哲學諮詢師也會跟對象討論一些可能超出心理治療師或社工所處理的問題,如相信鬼神存在是否合理、追求民主自由是否可以不擇手段、有民主自由的社會是否就是公義的社會等困惑。
在美國,哲學諮詢跟其他持牌的心理治療一樣被法律承認;輔導對象作為「看診者」是可以申請保險賠償的。有參與者感興趣知道如何能成為持牌的執業哲學諮詢師。Michael解釋說,申請者須有足夠的哲學訓練,如持哲學學位,並在認可機構如美國哲學諮詢師協會 (American Philosophical Practitioners Association)、香港實踐哲學學會 (HK Practical Philosophy Society) 等完成證書課程。
有不同的參與者在問卷表示,講座令他明白心理學和哲學的分別、有些問題或不需用藥物治療等等,很受用。有的說希望有機會可進一步認識哲學諮詢。講座亦讓同學反省,他/她要改善自己才能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