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目錄
立即申請
副學士課程
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校園
EN
簡
資訊對象
擬報讀學生
學院簡介
副學士課程
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入學申請資訊
學部專頁
入學計劃
升學率及升學途徑
獎學金及資助計劃
常見問題
浸大學生
香港浸會大學主頁
MyBU-Study
Webmail
網上學習 (Moodle)
惡劣天氣安排
圖書館
英語學習支援
資訊科技設施及服務
學費及其他費用
活動報名
教職員
香港浸會大學主頁
持續教育學院主頁
MyBU-Study
Webmail
臨時取消課堂通知
圖書館
惡劣天氣安排
平等機會政策
網上學習 (Moodle)
職員內聯網
資訊科技設施及服務
校友
校友園地
國際學院校友會 Facebook 專頁
校友快訊
校友分享
校友活動
傳媒
學院消息
新聞稿
學院刊物
學院短片
學院簡介
訪客
學院簡介
學院刊物
惡劣天氣安排
一般查詢
前往校園
虛擬校園導覽
學院簡介
歡迎辭
願景及使命
行政架構
諮詢組職
學術素質保證
課程特色
學院特色
校園及設施
虛擬校園導覽
平等機會政策
我們的教職員
聯繫我們
課程介紹
入學申請
副學士課程
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入學計劃
升學率及升學途徑
獎學金及資助計劃
學生發展中心
學生發展中心
輔導及諮詢服務
學生支援
身心健康活動
全人發展
學業及生涯發展
學生組織
領袖及體驗式學習
學生成就
獎學金及資助計劃
學院活動
消息及媒體
學院消息
新聞稿
學院刊物
學院短片
×
Associate
Degree
Self-funded
Undergraduate
應用科學學部
環境保育學
金融科技
地理及資源管理
健康科學
生命科學
營養與食物管理
人文及語言學部
專業中文
文化研究
音樂學
專業傳意及英語研究
視覺藝術
商學部
工商管理
財務管理
市場學
專業會計學
旅遊及款待業管理
傳理學部
傳理學
創意數碼媒體設計
創意媒體寫作
電影、電視及數碼媒體學
新聞學
媒體傳播
社會科學學部
應用社會服務
歷史及香港研究
實踐哲學
心理學
社會及公共政策研究
社會與健康研究
社會學與數碼社會
新專修
運動及康樂學
應用科學學部
環境及資源管理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學位
人文及語言學部
文化研究及創意產業文學士
(榮譽)學位
音樂學文學士
(榮譽)學位
商學部
會計學商學士
(榮譽)學位
人力資源管理學商學士
(榮譽)學位
市場學商學士
(榮譽)學位
傳理學部
新媒體及影視創意寫作文學士
(榮譽)學位
綜合傳播管理學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學位
媒體及社會傳播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學位
社會科學學部
心理學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學位
社會政策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學位
運動及康樂領袖學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學位
由持續教育學院提供的學士學位課程
幼兒教育學教育學士
(榮譽)學位
護理學學士
(榮譽)學位
Bachelor of Business (Tourism and Event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Bachelor of Business (Sport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擬報讀學生
擬報讀學生
學院簡介
副學士課程
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入學申請資訊
學部專頁
入學計劃
升學率及升學途徑
獎學金及資助計劃
常見問題
惡劣天氣安排
/
浸大學生
浸大學生
香港浸會大學主頁
MyBU-Study
Webmail
網上學習 (Moodle)
惡劣天氣安排
圖書館
英語學習支援
資訊科技設施及服務
學費及其他費用
活動報名
/
教職員
教職員
香港浸會大學主頁
持續教育學院主頁
MyBU-Study
Webmail
臨時取消課堂通知
圖書館
惡劣天氣安排
平等機會政策
網上學習 (Moodle)
職員內聯網
/
校友
校友
校友園地
國際學院校友會 Facebook 專頁
校友快訊
校友分享
校友活動
/
傳媒
傳媒
學院消息
新聞稿
學院刊物
學院短片
學院簡介
/
訪客
訪客
學院簡介
學院刊物
惡劣天氣安排
一般查詢
前往校園
虛擬校園導覽
查詢
常見問題
聯繫我們
·
分享
·
Close
分享此網頁
搜尋
·
繁
English
繁體中文
簡体中文
Search:
學院簡介
歡迎辭
願景及使命
行政架構
諮詢組職
學術素質保證
課程特色
學院特色
校園及設施
虛擬校園導覽
平等機會政策
我們的教職員
聯繫我們
課程介紹
入學申請
副學士課程
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入學計劃
升學率及升學途徑
獎學金及資助計劃
學生發展
關於學生發展中心
輔導及諮詢服務
學生支援
全人發展
領袖及體驗式學習
學業及生涯發展
國際化
學生成就
獎學金及資助計劃
學院活動
消息及媒體
學院消息
新聞稿
學院刊物
學院短片
校園
立即申請
副學士課程
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副學士課程
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副學士課程
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應用科學學部
環境保育學
金融科技
地理及資源管理
健康科學
生命科學
營養與食物管理
人文及語言學部
專業中文
文化研究
音樂學
專業傳意及英語研究
視覺藝術
商學部
工商管理
財務管理
市場學
專業會計學
旅遊及款待業管理
傳理學部
傳理學
創意數碼媒體設計
創意媒體寫作
電影、電視及數碼媒體學
新聞學
媒體傳播
社會科學學部
應用社會服務
歷史及香港研究
實踐哲學
心理學
社會及公共政策研究
社會與健康研究
社會學與數碼社會
新專修
運動及康樂學
應用科學學部
環境及資源管理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學位
人文及語言學部
文化研究及創意產業文學士
(榮譽)學位
音樂學文學士
(榮譽)學位
商學部
會計學商學士
(榮譽)學位
人力資源管理學商學士
(榮譽)學位
市場學商學士
(榮譽)學位
傳理學部
新媒體及影視創意寫作文學士
(榮譽)學位
綜合傳播管理學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學位
媒體及社會傳播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學位
社會科學學部
心理學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學位
社會政策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學位
運動及康樂領袖學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學位
由持續教育學院提供的學士學位課程
幼兒教育學教育學士
(榮譽)學位
護理學學士
(榮譽)學位
Bachelor of Business (Tourism and Event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Bachelor of Business (Sport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校友
主頁
>
校友
>
校友分享
>
人文及語言學部
人文及語言學部
專業中文
很慶幸我曾在國際學院修讀專業中文,學科老師都像家人一樣,非常關注每個學生的未來路向,為我們升學未雨綢繆。學院老師都非常友善,只要你願意主動踏出第一步,他們一定會幫助你!
謝明杰 ’22
現修讀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士 (中國語言文學)學士學位課程
2022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文學士(專業中文)畢業
只要你願意主動踏出第一步,學院老師一定會幫助你!
謝明杰 ’22
現修讀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士 (中國語言文學)學士學位課程
CIE專業中文課程全面,校外學習機會良多,老師善於引導學生尋找方向。
鍾子南 ’18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士(中國語言及文學)畢業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專業中文)畢業
CIE專業中文課程全面,校外學習機會良多,老師善於引導學生尋找方向。
鍾子南 ’18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士(中國語言及文學)畢業
學院師資優良,老師熱心教學,很願意解答學生在學業上的疑問。學院亦經常舉辦活動和講座,讓學生對學科或升學有更全面的理解;又透過籌辦校園雜誌、讀書會等機會,增加同學之間的互動,從而建立良好的學習同伴關係。
丘庭傑 ’12
大學講師
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哲學博士畢業
2016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哲學碩士畢業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文學士畢業
2012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專業中文) 畢業
校園活動增加同學之間的互動,從而建立良好的學習同伴關係。
丘庭傑 ’12
大學講師
更多
副學士課程與我升讀的學系和科目有明確的銜接,升學後應付學業更容易,而且學院的跨學部選科設計令我有機會學習專業中文以外的知識,為我現在於講求創新和獨立思考的資訊科技創業公司工作打穩基礎。
何俊霖 ’11
資訊科技創業公司項目經理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學士畢業
2011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專業中文) 畢業
2009年香港浸會大學副學士基礎課程畢業
跨學部選科設計令我有機會學習本科以外的知識。
何俊霖 ’11
資訊科技創業公司項目經理
現在的工作崗位需要代表公司接觸客戶,憑着對文字的敏銳感覺,我讓客戶感受到尊重,與他們發展良好的關係,並獲得公司的讚賞。這些,都全賴國際學院的兩年副學士課程。它不但加深了我對中國文學與商用中文的認識,亦提高了我的寫作能力,讓我於工作上得心應手。
黃嘉敏 ’11
銷售助理
2014年香港大學文學士(中文系)畢業
2011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專業中文) 畢業
CIE提高了我的寫作能力,讓我於工作上得心應手。
黃嘉敏 ’11
銷售助理
在CIE裡,「專中」潤飾了我的語文,「通識及文化」拓展了我的思維及視野。CIE不單是多元的升學台階,帶我們進入知識的寶庫;也是奔往理想職業的通行證,領我們踏上圓夢的旅途。
黃永良 ’11
中文科教學助理
現修讀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
2013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士(通識及文化研究)畢業
2011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專業中文)畢業
CIE是奔往理想職業的通行證,領我們踏上圓夢的旅途。
黃永良 ’11
中文科教學助理
CIE讓我在學習生活中增長知識和擴闊眼界。課程涉及多元化的知識,開拓我們的視野;亦讓同學在其中尋找到自己的專長及興趣,對未來升學或就業都很有幫助。此外,學院更積極培養同學的個人品格,從而建立個人修養。
羅珮文 ’08
項目行政助理
2012年香港浸會大學通識及文化研究學士畢業
2010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 (專業中文) 畢業
2008年香港浸會大學副學士基礎課程畢業
學院積極培養同學的個人品格。
羅珮文 ’08
項目行政助理
文化研究
CIE良好的課堂氣氛和融洽的師生關係讓我感受最深。充滿教學熱誠的講師會耐心回答學生每個提問,並時常給予具啓發性的建議。參與 This and That 刊物的編輯組,我有機會嘗試編輯的工作及瞭解出版過程,這是十分難得寶貴的經驗。
伍皓麟 ’20
現修讀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士人文學(榮譽)課程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文化研究)畢業
CIE良好的課堂氣氛和融洽的師生關係讓我感受最深。
伍皓麟 ’20
現修讀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士人文學(榮譽)課程
修讀文化研究促使我反思人生的意義。通過回答各種的問題,令我瞭解到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詮釋,並沒有絕對的真理。我亦開始對身邊的事情變得更為敏銳。
許寶泠 ’19
現修讀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學文學士學位課程
2019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文化研究)畢業
修讀文化研究促使我反思人生的意義。
許寶泠 ’19
現修讀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學文學士學位課程
學院作為一個幫助學生進步的平台,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機會讓我作多方面發展。學院亦定時舉辦既實用且多元化的活動和嘉賓講座,藉此加深了我對自己的了解,為畢業後的去向定下明確目標。
陳柏希 ’15
「Teach4HK良師香港」項目老師 2017-18
2017年香港大學文學士(美國研究)畢業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 (文化研究) 畢業
學院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機會讓我作多方面發展。
陳柏希 ’15
「Teach4HK良師香港」項目老師 2017-18
更多
在CIE裏學習並不孤單,因有良師與同學同行,每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甚麼困難,老師都給我們即時及適切的支援。很感恩能在CIE裏學習,實在是一個難忘的經歷。
鄒嘉怡 ’15
2017年香港大學文學士(香港研究)畢業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文化研究)畢業
感恩能在CIE裏學習,實在是一個難忘的經歷。
鄒嘉怡 ’15
2017年香港大學文學士(香港研究)畢業
在CIE的學習生涯中,我除了能學習到各種文化研究的理論外,還能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套用到日常生活的例子中,為我在人文學科的研究上打下穩健的基礎。除此之外,我在CIE亦能接觸到其他學科的課題,從中培養更廣泛興趣,開闊視野。
林浩銘 ’15
2017年香港大學文學士(香港研究)畢業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文化研究)畢業
課程為我在人文學科的研究上打下穩健的基礎。
林浩銘 ’15
2017年香港大學文學士(香港研究)畢業
國際學院讓我建立多采多姿的校園生活。為期兩年的副學士生活中,我不單充分掌握了文化研究專修的知識,而且還通過不同活動,例如:文化交流團、學生大使計劃、年宵大作戰2015等等,獲取寶貴的經驗,令我尋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這些多元化的知識和經驗有助我為其後的升學及就業,甚至我的整個人生打好基礎。此外,我很感謝老師給予我啟發性的建議,指導和支持,令我成為一個更具自信,樂觀且具明確目標的年青人。
羅靜琳 ’15
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哲學文學士畢業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文化研究) 畢業
老師的指導和支持令我成為一個更具自信的年青人。
羅靜琳 ’15
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哲學文學士畢業
最值得慶幸的是在CIE結識了一班良師益友。兩年的學習對我來説絕對是一個十分具啟發性的經歷,十分感激老師們真誠的分享和寶貴的意見,幫助同學更清楚自己的所想所思,讓我能在大學中繼續探索,開始學會瞭解自己。
陸曉婷 ’15
2017年嶺南大學文化研究文學士畢業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文化研究)畢業
兩年的學習具啟發性,幫助同學更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
陸曉婷 ’15
2017年嶺南大學文化研究文學士畢業
過去在CIE學習讓我學到很多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文化理論。這些理論加深了我對社會狀況和時事的認識,並且能套用於日常生活的議題中,令我學懂得用不同角度去看身邊的事情。
黃麗璇 ’15
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通識及文化研究學士(榮譽)畢業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文化研究)畢業
課堂所學的文化理論加深了我對社會狀況和時事的認識。
黃麗璇 ’15
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通識及文化研究學士(榮譽)畢業
音樂學
國際學院積極鼓勵同學主動學習與爭取實踐機會。在修讀音樂的時候,學院提供了多次公開表演的寶貴機會給我,不但加強了我的自信,亦加深我對音樂的興趣,促使我繼續往海外升讀音樂碩士課程。
李珈維 ’11
敲擊樂老師
2015年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音樂學院修讀音樂碩士畢業
2013年香港浸會大學音樂學文學士(榮譽)畢業
2011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音樂學專修)畢業
學院提供了多次公開表演的寶貴機會給同學。
李珈維 ’11
敲擊樂老師
每位音樂家都應該有自己要走的路,要清楚知道自己發展的路向,不要盲目追求別人所擁有的,大眾希望得到的未必是你所想得到的。
馬文麒 ’11
現從事作曲、指揮工作
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音樂文學士(榮譽)畢業
2011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音樂學)畢業
每位音樂家都應該有自己要走的路,要清楚知道自己發展的路向。
馬文麒 ’11
現從事作曲、指揮工作
在學院的講師勉勵下,我能訂立目標,刻苦努力,並在邁向成功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獲得到最大的裨益。
曾日曦 ’10
小學音樂教師
2014年香港教育學院音樂教育榮譽學士 (當代音樂及演奏教育學) 畢業
2010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 (音樂系) 畢業
在學院的講師勉勵下我能訂立目標。
曾日曦 ’10
小學音樂教師
視覺藝術
除了學習專修科外,通識課程讓我擴濶不同層面的知識範疇,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能夠作為常識的補充,日常總有運用的機會。例如,日後成了家長,昔日在心理學課堂上所學到知識便對了解自己子女很有幫助。
劉兆聰 ’12
現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開設繪畫工作室
2014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文學士(榮譽)畢業
2012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視覺藝術)畢業
通識課程讓我擴濶不同層面的知識範疇,拉近與生活的聯繫。
劉兆聰 ’12
現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開設繪畫工作室
我很喜歡修讀通識課程,它能清晰地指引我,讓我更了解我的興趣及專長,確立明確目標,更忠於自己所愛。例如,在修讀英國文學科時,課程要求看英詩和英文小說,這使我的閱讀習慣有了改變。對現在作為創作歌手的我來說,多讀外文書籍,能增加我的文字庫,激發我的想像力,幫助歌曲的創作。課程也讓我對事物有了嶄新的看法。
勞嘉怡 ’12
唱作歌手、插畫師
2014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文學士(榮譽)畢業
2012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視覺藝術)畢業
我很喜歡修讀通識課程,能更了解自己的興趣。
勞嘉怡 ’12
唱作歌手、插畫師
學院為我提供了繼續升學的機會,在學問上有所長進。在學期間最大的收獲是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們各有所長,對生活充滿熱情,對未來也充滿理想與抱負。
周文慶 ’10
現職於服裝設計與藝術創作行業
2012年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士畢業
2010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視覺藝術)畢業
在學期間最大的收獲是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周文慶 ’10
現職於服裝設計與藝術創作行業
校友園地
校友分享
應用科學學部
人文及語言學部
商學部
傳理學部
社會科學學部
校友活動
校友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