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應用科學學部

環境保育學
環境保育學專修為我奠下學術基礎。十分感謝講師們的鼓勵,讓我獲得豐富的知識外,亦使我更有信心地追逐夢想,並立志成為地理老師。
梁諾琛  ’16
  •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學士畢業
  •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環境保育學)畢業
十分感謝講師們的鼓勵,讓我獲得豐富的知識,亦使我更有信心地追逐夢想。
梁諾琛  ’16
  •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學士畢業
CIE的實習計劃和學生發展活動不但豐富了我在學科方面的知識,亦令我待人處事技巧變得更成熟,有助個人成長。這些經驗助我確定未來的發展路向,使我在大學面試時表現得更有自信。
何永傑  ’15
  • 海洋哺乳動物觀察員
  • 2017年香港城市大學理學士(環境科學與管理)畢業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環境保育學)畢業
CIE的實習計劃和學生發展活動有助我待人處事態度變得成熟。
何永傑  ’15
  • 海洋哺乳動物觀察員
雖然公開試成績未如理想,但我在浸大找到另一條升學之路。感激陪伴我跨過每個難關的老師和同學,他們更促使我要下定決心去追求知識。
羅卓文  ’15
  • 綠色力量助理教育主任
  • 2018年香港大學環境管理理學碩士畢業
  • 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環境及資源管理社會科學學士(榮譽)畢業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環境保育學)畢業
  • 2013年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毅進文憑畢業
我在浸大找到另一條升學之路。
羅卓文  ’15
  • 綠色力量助理教育主任
除了學習,我曾經參與多個有關環保的校園活動,例如「綠影攝影比賽」和「B-Dare創業計劃比賽」,讓我有機會在學院宣揚環保訊息。我確信CIE幫助我裝備自己,讓我掌握社交技巧,更有自信與其他人合作。
許栢然  ’14
  • 遵理學校見習行政人員
  •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環境及資源管理社會科學學士(榮譽)畢業
  • 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環境保育學)畢業
CIE幫助我裝備自己,讓我掌握社交技巧,更有自信與其他人合作。
許栢然  ’14
  • 遵理學校見習行政人員
我選讀環境保育學這個專修是因為我對環境保育十分有興趣,希望可以透過課程學習到更多環保知識,為將來升學及就業作好準備。能有機會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實習,這大大增強了我在環保行業發展的信心。
黃樂婷  ’14
  • 教學助理
  •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環境及資源管理社會科學學士(榮譽)畢業
  • 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環境保育學)畢業
能有機會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實習,大大增強了我在環保行業發展的信心。
黃樂婷  ’14
  • 教學助理
實習計劃啟發我決心向環境保育行業發展。
余碧芬  ’14
  • 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研究助理
  • 2016年香港中文大學自然科學理學士畢業
  • 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環境保育學)畢業
實習計劃啟發我決心向環境保育行業發展。 。
余碧芬  ’14
  • 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研究助理
國際學院提供多元學習機會,包括實地考察、專家講座及暑期實習等,鞏固了我對環保學科的知識及引起對生態保育的興趣,為其後的升學及就業之旅打好基礎。此外,我很感謝老師對我的用心指導及關愛。
朱麒滔  ’12
  • 漁農自然護理署農林督察
  • 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應用生物學理學士(榮譽)環境科學主修畢業
  • 2012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環境保育學)畢業
  • 2010年香港浸會大學副學士基礎課程畢業
很感謝老師對我的用心指導及關愛。
朱麒滔  ’12
  • 漁農自然護理署農林督察
CIE 是一處遍地機會,能讓我作多方面嘗試的地方。為期兩個多月的暑期實習不單加深了我對環境保育這個行業的認知,亦讓我領略到作為一個「新鮮人」在職場上所要 具備的人際和溝通技巧。我亦有幸成為學院刊物 〈Invisible〉 的學生編輯之一,這個經驗是畢生難忘的,能看到自己撰寫的文章「出爐」,滿足感實非筆墨所能形容的!很高興 CIE 能為我完成夢寐以求的大學夢!
崔敏瑩  ’10
  •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社會科學學士畢業
  • 2010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 (環境保育學) 畢業
  • 2008年香港浸會大學副學士基礎課程畢業
很高興 CIE 能為我完成夢寐以求的大學夢。
崔敏瑩  ’10
  •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社會科學學士畢業
環境保育學專修除了在課堂上為同學介紹理論之外,還會透過實驗及野外考察加強學習效果。學院為同學安排的暑期實習,更讓我增加對環保業界的認識,也可學以致用。
蔡詠嶠  ’08
  • 漁農自然護理署生態測量師
  • 2011年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學理學士畢業
  • 2008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環境保育學)畢業
學院為同學安排的暑期實習,讓我學以致用。
蔡詠嶠  ’08
  • 漁農自然護理署生態測量師
地理及資源管理
CIE提供多元學習活動,使我有機會參加不同類型的交流計劃及個人成長活動,當中不乏海外學習及本地參觀體驗。有幸在台灣及泰國兩地與當地官員、環團交流會面及參觀不同機構,這些活動皆使我大開眼界、獲益匪淺。
蔡嘉樂  ’20
  • 現修讀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 - 地理與資源管理學課程
  •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 (地理及資源管理)畢業
我有機會參加不同類型的交流計劃及個人成長活動,當中不乏海外學習及本地參觀體驗。
蔡嘉樂  ’20
  • 現修讀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 - 地理與資源管理學課程
國際學院的師生關係親密融洽,老師的熱心教學更助我打好學術根基。
陳善韜   ’18
  •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學士(榮譽)(地理)畢業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地理及資源管理) 畢業
國際學院的師生關係親密融洽。
陳善韜   ’18
  •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學士(榮譽)(地理)畢業
地理及資源管理課程為我提供了實習機會,從而讓我找到自己的就業方向。此外,沙巴的野外考察團亦豐富了我的學習經驗。
鄒海雯  ’18
  • 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自然科學理學士 (環境研究學) 畢業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地理及資源管理) 畢業
地理及資源管理課程為我提供了實習機會,從而讓我找到自己的就業方向。此外,沙巴的野外考察團亦豐富了我的學習經驗。
鄒海雯  ’18
  • 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自然科學理學士 (環境研究學) 畢業
在大學進行學術研究實習大大提升了我的研究技能及語文能力,為將來升學奠定基礎。
傅振求  ’18
  • 2021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與資源管理) 畢業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地理及資源管理) 畢業
在大學進行學術研究實習大大提升了我的研究技能及語文能力,為將來升學奠定基礎。
傅振求  ’18
  • 2021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與資源管理) 畢業
CIE讓我打下紮實的學術基礎,立定升學目標。感謝老師的悉心教學,使我對這個學科的興趣愈發增加。課堂的討論亦訓練我學懂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香港環境政策,反思環境與人類發展之關係。這一切驅使我立志於公共政策的領域上繼續進修。
侯德祿  ’18
  • 2021年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公共政策與政治) 畢業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地理及資源管理) 畢業
我學懂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香港環境政策,反思環境與人類發展之關係。
侯德祿  ’18
  • 2021年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公共政策與政治) 畢業
CIE的實習計劃給予我寶貴的機會去應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並幫助我確定未來升學的方向。
許柔  ’18
  •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學士(榮譽)(地理)畢業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地理及資源管理)畢業
實習計劃給予我寶貴的機會去應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
許柔  ’18
  •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學士(榮譽)(地理)畢業
CIE的老師們不但是良師亦是益友,他們常常與同學傾談和給予適切的支援。無論是學業上的疑問,抑或是對升學的迷惘,老師都會耐心地跟我們談論和提供意見,我真的十分感謝他們的幫助。
雷安娜  ’18
  • 2021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與資源管理)畢業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地理及資源管理) 畢業
CIE的老師們不但是良師亦是益友。
雷安娜  ’18
  • 2021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與資源管理)畢業
除了從課堂獲得學科上的知識之外,CIE還提供了不同機會讓我們更了解社會的環境問題,例如戶外考察和與各大非牟利機構合辦的活動等。在CIE學習奠定了我升學的基礎。
黃飛燕  ’18
  • 2020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畢業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地理及資源管理) 畢業
CIE提供不同學習機會讓我們更了解社會的環境問題。
黃飛燕  ’18
  • 2020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畢業
除了課堂授課外,老師悉心籌備與學科相關的活動,例如實地考察和實習計劃等,給予我難忘的學習經歷。老師給同學的升學建議和資訊更是十分寶貴。
王銘濠  ’18
  • 2020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 (地理)畢業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地理及資源管理) 畢業
老師給同學的升學建議和資訊十分寶貴。
王銘濠  ’18
  • 2020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 (地理)畢業
CIE讓我獲得不少課堂以外的學習機會,例如暑期實習計劃和學術文化交流團,大大擴闊了我的視野。透過參與有關學科的實習計劃,不單使我得到實際工作經驗,更助我掌握相應的行業知識和技能。此外,亦有幸到訪印尼峇里進行十日的環境保育有關的交流及體驗,啟發了我日後投身相關行業的目標。
梁樂謙  ’17
  • 2021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畢業
  • 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 (地理及資源管理) 畢業
CIE讓我獲得不少課堂以外的學習機會,大大擴闊了我的視野
梁樂謙  ’17
  • 2021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畢業
「國際學院學生領袖環球體驗資助計劃」肯定了我的領袖才能及對社會的貢獻、鼓勵我努力學習,更讓我有機會到東非了解當地環境議題。
莫芷晴  ’17
  • 2019年香港浸會大學環境及資源管理社會科學學士(榮譽)畢業
  • 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地理及資源管理)畢業
「國際學院學生領袖環球體驗資助計劃」肯定了我的領袖才能及對社會的貢獻、鼓勵我努力學習。
莫芷晴  ’17
  • 2019年香港浸會大學環境及資源管理社會科學學士(榮譽)畢業
國際學院的實習計劃讓我學到課堂以外的專門知識,尤其我到米埔實習協助完成一個濕地生物多樣性的普查。當中除了認識到更多不同的物種,還學到各種的方法去收集樣本,例如應用在收集蜜蜂、魚和蜘蛛等的方法。這些經歷對我來說都是十分珍貴,除了對現時的學習有幫助外,還有助將來事業的發展。
鄧育熹  ’17
  • 2021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與資源管理)畢業
  • 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 (地理及資源管理) 畢業
到米埔實習讓我學到課堂以外的專門知識
鄧育熹  ’17
  • 2021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與資源管理)畢業
CIE提供多元的課外學習機會,如暑期實習計劃及海外交流團,學習能擴闊同學的視野及豐富個人履歷,對同學日後升學及事業發展都有莫大的幫助。
黃遠辛  ’17
  • 2021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畢業
  • 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 (地理及資源管理) 畢業
多元的課外學習機會對同學日後升學及事業發展都有莫大的幫助
黃遠辛  ’17
  • 2021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畢業
CIE老師對教學熱誠,課餘時間也樂意關心及幫助同學的不同學習需要。老師亦會按我們的能力和興趣作適切的實習安排。我有幸地獲得在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動物保育部作暑期實習的機會,不但豐富了我的工作經歷,更為未來升學定下方向。
楊詠琳  ’17
  •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與資源管理) 畢業
  • 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地理及資源管理) 畢業
CIE會按同學的能力和興趣提供實習機會。
楊詠琳  ’17
  •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與資源管理) 畢業
在學院的兩年裡,我有幸到「綠領行動」進行暑期實習。機構提供了很多機會讓我們籌劃和參與有關環保倡議的活動,讓我可以把課堂知識學以致用,更確立我去進修與房屋及都市研究相關課程的升學目標。
丁子暢  ’16
  • 2020年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公共政策與政治) 畢業
  •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地理及資源管理) 畢業
暑期實習提供機會讓我們籌劃和參與有關環保倡議的活動。
丁子暢  ’16
  • 2020年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公共政策與政治) 畢業
生命科學
CIE提供很寶貴的學習機會助我增強學科知識,我可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驗室,以及透過學院安排的實習實踐出來。這些學習經驗鞏固了我的知識基礎,也為升學作好準備。
何佩霖  ’16
  • 於檢測中心工作
  • 2018年香港大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科技學學士畢業
  •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生命科學)畢業
CIE提供很寶貴的學習機會助我增強學科知識。
何佩霖  ’16
  • 於檢測中心工作
CIE肯定我對生命科學的熱誠,珍貴的學習體驗亦為我將來升學和就業鋪路。
譚凱蔚  ’16
  • 現職於生物科技公司
  • 2020年香港科技大學理學(生物科技)畢業
  •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生命科學)畢業
CIE肯定我對生命科學的熱誠,珍貴的學習體驗亦為我將來升學和就業鋪路。
譚凱蔚  ’16
  • 現職於生物科技公司
CIE 助同學完成升讀大學的理想,因爲課程鞏固我對生命科學的知識,透過課堂的實驗及老師的講解大大加強我對學科的學習興趣。
張嘉頤  ’15
  • 英語學校學生事務主任
  • 2018年香港科技大學理學(生物科學)學士畢業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生命科學)畢業
CIE 助同學完成升讀大學的理想。
張嘉頤  ’15
  • 英語學校學生事務主任
CIE裏的學習為我在生物科學研究方面的事業打好基礎。在學期間,我獲安排到香港大學醫學研究實驗室進行暑期實習,這種經驗無疑大大擴闊了我的視野,所學到在實驗室工作的技術和技能對我現職都有莫大的幫助。
羅愷蔚  ’15
  • 製藥中心管理培訓生
  • 2017年 香港城市大學理學士(生物醫學)(榮譽)學士學位畢業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生命科學)畢業
在學期間,我獲安排到香港大學醫學研究實驗室進行暑期實習,這種經驗無疑大大擴闊了我的視野。
羅愷蔚  ’15
  • 製藥中心管理培訓生
營養與食物管理
在CIE的學習時間過得很充實,學院秉承浸大全人發展的理念,除了教授各科範疇的研習外,還幫助同學了解及分析社會時事,以培養我們的學習能力及興趣。除了學術指導外,老師亦會為同學的未來升學及就業鋪路,安排各式各樣學術支援,例如:課外活動、實驗、實習機會等等。
林彥良  ’18
  • 2020年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生物科榮譽學士畢業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營養與食物管理)畢業
學院秉承浸大全人發展的理念,使我在CIE的學習時間變得充實。
林彥良  ’18
  • 2020年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生物科榮譽學士畢業
CIE講師的教學熱誠和耐性激發我追求知識和學術成就。 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和鼓勵,我想我不能順利地升讀科技大學。 非常感謝CIE熱心教學的老師。 此外,我在這裡結識到很多新朋友,不但提昇了與人相處的技巧,亦獲得難忘的學習回憶!
黃嘉瑩  ’18
  • 現修讀香港科技大學理學(生物科學)榮譽學士學位課程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營養與食物管理)畢業
CIE講師的教學熱誠和耐性激發我追求知識和學術成就。
黃嘉瑩  ’18
  • 現修讀香港科技大學理學(生物科學)榮譽學士學位課程
CIE多元化的學習,增加了我對食品及營養科學的興趣,並且鞏固了我在大學學習的基礎。我也曾參與實習計劃、升學就業講座,以及學術交流計劃,這些都幫助了我去追尋理想的職業。
李湘  ’16
  • 現職於醫院管理局
  •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自然科學(食品及營養)榮譽理學士畢業
  •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營養與食物管理)畢業
我曾參與實習計劃、升學就業講座,以及學術交流計劃,這些都幫助了我追尋理想的職業。
李湘  ’16
  • 現職於醫院管理局
我很感恩在國際學院體驗了兩年充實的學習生活。CIE詳盡的講課、實驗和實地考察,令我深入學習到與營養和食物管理相關的課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每位老師都對同學十分支持,而我也十分享受在和睦的氛圍下學習。
蔡廷芳  ’16
  • 中文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研究助理
  • 中文大學公共衞生碩士畢業
  •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衞生榮譽理學士學位課程畢業
  •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營養與食物管理)畢業
CIE詳盡的講課、實驗和實地考察,我能深入學習到與營養和食物管理相關的課題。
蔡廷芳  ’16
  • 中文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研究助理
我很感恩成為國際學院的學生。在設備完善的學習環境下,學院讓我體會到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每位講師對教學都抱有熱誠,我最欣賞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講師對學生的無限支持。而副學士課程的內容深入詳盡,不但豐富了我的知識和鞏固在科學的基礎,也為我入讀香港中文大學做好了準備。
何媛琳  ’15
  • 文員
  • 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自然科學理學士畢業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營養與食物管理)畢業
在設備完善的學習環境下,學院讓我體會到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
何媛琳  ’15
  • 文員
兩年的CIE生活令我在學業及個人發展上都獲益良多。在多元化的課程和老師們熱心的教學下,我不但學到了寶貴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獨立思考及自主學習,這對我現在甚至未來的學習發揮了很大的幫助。 此外,CIE提供了廣泛的課外活動,只要我們把握每一個機會,便可以達致「全人發展」。
梁月琼  ’15
  • 2018年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及分子工程學工學士畢業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營養與食物管理)畢業
除了學習到寶貴的專業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獨立思考。
梁月琼  ’15
  • 2018年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及分子工程學工學士畢業
國際學院為同學提供暑期實習,除了能夠增強我在營養學科的知識,亦為我日後的學業和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礎。
黃碧琪  ’15
  • 行政助理
  • 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社區健康理學士畢業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營養與食物管理)畢業
  • 2013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基礎課程畢業
在國際學院的學習為我日後的學業和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礎。
黃碧琪  ’15
  • 行政助理
CIE著重通識教育,除了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外,跨學科的課程亦有助我掌握專修科中有關食物管理的部分,因為我可以選修商學部的市場策略和傳理學部的公關宣傳技巧,這些學科知識令我本科的學習事半功倍,更有助我日後參與營養行業的管理工作。
黃燕儀  ’15
  • 醫管局 -基督教聯合醫院行政助理
  • 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自然科學理學士畢業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營養與食物管理)畢業
跨學科的課程令學習事半功倍。
黃燕儀  ’15
  • 醫管局 -基督教聯合醫院行政助理
學院的通識課程非常實用。除了專修科目之外,我也需要修讀其他範疇的科目,例如統計學及電腦科。在我升讀學士(生物工程)課程後,因為課程涉及較多的數學解難及邏輯思考,這些科目對我的幫助更大。
丘嘉欣  ’15
  • 2019年香港城市大學工學士(生物工程)畢業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營養與食物管理)畢業
學院的通識課程非常實用。
丘嘉欣  ’15
  • 2019年香港城市大學工學士(生物工程)畢業
我曾經在浸大生物學系進行暑期實習,這次經驗十分難忘。在實習中,我掌握了環境科學的知識和實驗分析的技巧,亦有機會使用在課堂較少接觸的實驗器材,例如質量分析議和離心機等。這次實習擴闊了我在檢測科學範疇的知識,以應付未來的挑戰。
楊偉峰  ’15
  • 香港大學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二級研究助理
  • 2017年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應用科學健康學理學士畢業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營養與食物管理)畢業
浸大生物學系的暑期實習擴闊了我在檢測科學範疇的知識。
楊偉峰  ’15
  • 香港大學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二級研究助理
CIE主張通識教育的教學模式,除了讓學生學習專修科的專業知識外,還可以吸取其他的學科的內容。同時,我認為CIE是培養人材的地方,因為這裡注重品德培養及批判性思考。我相信這些都是未來成功的不二法門。
姚寶欣  ’15
  • 營養助理
  • 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環境及資源管理社會科學學士(榮譽)畢業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營養與食物管理)畢業
學院注重品德培養及批判性思考。
姚寶欣  ’15
  • 營養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