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浸大國際學院「香港文學散步」十周年 培育年輕導賞員 傳承本地文學及文化
Back(2018年2月12日,香港)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連續第十年舉辦「香港文學散步」活動,由學院中文科老師及「專業中文」專修的副學士同學擔任導賞員,於上月底帶領參加者走出教室,訪尋現當代著名華文作家在港的遺蹤,瞭解他們對本地文學、文化發展的影響。
今年活動共兩場,選址於港島灣仔區一帶散步,導賞景點包括:作家鷗外鷗在三十年代上禮拜堂的紅磚屋(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劉以鬯敘寫熱鬧的修頓球場、保護過小思避開日軍炮火的六國酒店、張曼娟最想念的老樓和昌大押、董啟章娓娓道來的春園街歷史等。活動旨在讓參加者感受作家筆下的灣仔風貌和文人故事,並認識本土歷史、社區文化、生活體驗和文學創作之間的關係。
學院一向著重通識教育及多元學習體驗,每次舉辦「香港文學散步」都會培訓一眾修讀「專業中文」副學士課程的二年級同學擔任導賞員。是次活動便有20多位同學,為本院的大專生及12所中學約120名師生提供導賞服務,沿途向參加者講解與景點相關的文學事蹟和作品。
其實,「香港文學散步」的意念是由本地著名學者盧瑋鑾教授(小思老師)提出的,她認為文學散步要有思想上、知識上的散步,也要用雙腿去散步。而散步當中的「現場感」,更能強化同學對文人或其作品的認知,進而產生感情。正因如此,本院這十年來辦的文學散步活動都得到許多中學師生的響應,也成了不少同學與文學結緣的契機。
參加者當中,更有不少同學在數年前隨中學老師參加學院舉辦的「香港文學散步」後,進而對當代文學產生興趣。黃咏琪同學(專業中文副學士一年級)分享說:「當年導賞員仔細為我們講解,讓我們感受文學的美,能更真實領略作品內容,而不只是一個從書上看見的世界。現在主修中文,更能從不同角度欣賞文學。」
活動除了令參加者覺得具深度而有意義,擔任導賞員的同學更能寓學習於服務之中。今年擔任導賞員的黎汶懿同學表示:「在獲取教學和籌備活動經驗的同時,也讓我有勇氣面向同學、有條不紊地解説,這是我之前從未想到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學院「專業中文」課程統籌鄭瑞琴博士多年來致力培訓導賞員,回想十年間曾任導賞員的校友時,倍感欣慰:「從本院升讀中文系的校友,現在有些已任職中學老師,有些則繼續修讀博、碩士課程;至於創作系畢業的,有些任職記者,有些還自組社團籌辦文學雜誌。他們還不時回校服務,與學弟妹分享學習經驗,十分難得。希望『香港文學散步』所播下的種子,會繼續開花結果,讓本地文學及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上述活動之圖片可於https://www.cie.hkbu.edu.hk/media/index.php?album=CIE_LiteraryWalk2018下載。
相片說明:
Pic_1.jpg: | 第一場「香港文學散步」的參加者一起於修頓球場拍照留念。 |
Pic_2.jpg: | 國際學院「專業中文」課程統籌鄭瑞琴博士,向高中師生導讀灣仔區文學作品,解說作家如何觀察生活細節,書寫都市生活的質感。 |
Pic_3.jpg: | 修讀「專業中文」副學士二年級的同學擔任導賞員,沿途為參加者講解與景點相關的文學事蹟和作品。 |
Pic_4.jpg: | 完成文學散步後,參加者都滿載而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