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稿

尋找青春的變奏 ─ 國際學院《覔Invisible》第七卷出版

2012年12月10日
Back

(2012年12月10日)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刊物《覔 Invisible》最新一期現已出版。這本貫徹學院通識教育精神的刊物,以「閱讀能發現真趣及新奇,思考能打開心扉創造善與美」為口號,由國際學院師生 合作編撰,致力以多元廣闊的視野開拓思考的天空。《覔 Invisible》本年的主題為「青春百寶箱」(Young Blooms),同學通過採訪社會各界人士和撰寫專題文章,尋找青春的各種變奏,期望引發讀者進一步思考生命和理想的意義。

《青春百寶箱》共收錄訪問和專題文章28篇。學院的同學訪問了不同行業和背景的人士,包括:兒童節目主持譚玉瑛女士、導演舒琪先生、資深配音員陳曙光先 生、中醫曹是褒先生和劉俊先生、時裝設計師Kay Wong、背包客Thomas Thoi和Tommy Au、有機農場創辦人葉子盛先生等。此外,還包括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教授、人文學課程主任朱耀偉教授和校友龐一鳴先生。各受訪者暢談個人對青春的體 會,多角度展現青春的不同面向。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署理總監劉信信博士表示:「從2006年創刊至今,Invisible見證了同學的努力和付出。同學的積極參與,不但推動了刊物的發展,而且見證了他們自身的成長。」他期待同學在未來的日子繼續努力,精益求精。

《覔 Invisible》總編輯梁萬如博士說:「把青春和百寶箱並置,是保存青春、珍而重之的意思。本期以花的各部分統領全書,寓意青春的綻放,而封面的七彩 萬花筒,亦是取其豐富多姿之意。今年共有140位同學參與採訪及撰稿工作,是歷年之最,我希望同學對文字的熱情可以延續下去。」

負責撰文和攝影《尋夢。在音樂夢中 ─ 專訪龍小菌》的余宗華同學(專業中文副學士二年級)表示首次參與編採工作較想像中富挑戰性:「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我與其他7位同學充分發揮了團隊合作的精 神,由構思、撰稿、訪問、攝影,以至文字校對等工作,都是由我們負責,老師會從旁給予意見及指導。」

為與公眾分享共尋青春的趣味,學院已將最新一卷的《覔 Invisible》寄送各大公共圖書館,方便公眾借閱。學院現預留少量《青春百寶箱》送贈各界讀者。有興趣的讀者,請把姓名、電話及地址於2012年 12月15日或之前電郵至以下地址:cie@hkbu.edu.hk,標題請註明「索閱《青春百寶箱》」。數量有限,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完~


上述活動之圖片可於http://scepr.hkbu.edu.hk/cieinv12下載。

 

相片說明:
1.jpg:《覔Invisible》第七卷共有140位同學參與採訪及撰稿工作,是歷年之最。
2.jpg: 同學們於發佈會上分享採訪經驗以及新書出版的喜悅。
3.jpg: 第七卷《覔》的主題是「青春百寶箱」(Young Blooms),共收錄訪問和專題文章28篇,各受訪者暢談個人對青春的體會,多角度展現青春的不同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