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數碼媒體設計副學士專修(CDMD)及媒體與社會傳播社會科學學士課程(MSC)兩班畢業同學展出他們的作品,獲得國際學院眾多師生與校友支持。

傳理學部日前舉辦畢業展覽,為期三天展出分別由創意數碼媒體設計副學士專修 (Creative Digital Media Design,CDMD)及媒體與社會傳播社會科學學士課程(Media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MSC)畢業同學的作品,主題名為「Whimsical」,寓意同學發揮異想天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將創意融入所學習的知識,創造屬於自己的作品。同學們展出自己的作品,吸引一眾師生、師兄師姐以及街坊前來欣賞。

創意數碼媒體設計副學士專修的同學透過絲網印刷和單色印刷畫自畫像,表達心目中的自己。而另一組需要根據講師的指示把不同劇本的時、地、人、事混合,想出一個全新劇本,然後製成電影海報,十分生動有趣。其中馮一歷同學利用顏色深淺對比和遠近去描繪自己外冷內熱的性格特質。另一位劉家寶同學則結合粵劇中「武功」和「舞蹈」,為戲曲中心的表演重新創作海報。

媒體與社會傳播社會科學學士課程的同學則需要分組探討一個自選的社會議題,透過訪問和實地考察去認識不同面向,再以不同的媒體的方式,如拍攝、影片和刊物表達對該議題的理解和關注。其中,主題為「拾遺志」的一組邀請了香港收藏家協會前會長張順光先生分享其珍藏,如透過香港不同年代的郵票、車票、照片,從中讓年輕一代認識昔日香港的歷史與文化。另一組以九龍城寨為題,同學已多次參加本地導賞團,遊走九龍城特色店鋪,真實記錄這個社區的面貌和變化。此外,亦有同學以成長和新一代的愛情觀出發,拍下音樂短片;也有關注本地流浪貓而尋找與貓咖啡店和義工組織合作的機會,宣揚領養代替購買;「韓瘋」因應多年來的韓星熱潮而探討年輕人沉迷追星的正負面影響等。

開幕典禮上,國際學院署理總監李南玉博士表示:「今天展出的作品題材很特別,我很高興看到同學透過作品,把自己對『新』與『舊』的觀察,以及天馬行空的創意與大眾分享。在準備的過程中,大家有時會覺得疲累,而現在是享受成果的時候,希望同學都認同自己的努力,同時,要在這個年青的階段勇敢嘗試,將創新的精神延續下去。」

傳理學部主管謝瑋陞博士致辭時感謝國際學院管理層、同儕及校友的支持、兩位負責老師詹怡倩博士和謝志權先生的帶領,及一眾認真籌備展覽的同學。他又感謝國際學院學生事務委員會學習成果展示基金對展覽的全力支持。MSC課程署理總監詹怡倩博士欣賞同學連日來付出時間和心思準備展覽,特別把場地設置成電影院的感覺,讓觀眾可以坐在熒幕前觀看影片。一些傳理學部校友也親身到場支持師弟妹,充分體現師生和校友之間的情誼和傳承精神。

國際學院署理總監李南玉博士欣賞同學的創意,鼓勵他們要不斷嘗試。
CDMD的同學劉家寶(左)和馮一歷(右)向參觀人士介紹他們的創作理念,包括如何看待自己及把自畫像印在上衣,及將不同劇本的意念注入海報設計。
主題「拾遺志」的同學代表黃佩君感謝收藏家張順光先生大方分享其珍藏,讓同學了解更多香港的歷史與文化。
MSC的同學透過不同主題表達對社會的關注,包括舊店鋪結業、收藏品與歷史、流浪貓與人類和諧共存等主題。而關注本地流浪貓的同學,呼籲大眾領養代替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