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校友分享

自2000年成立以来,国际学院培育了不少本地及非本地学生。现在,他们各自在社会上担当着不同角色,继续努力回馈社会。以下是部分毕业生的分享。

应用科学学部

學院提供全方位的學習,助我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也提供實習、實驗室研究和項目合作等機會,進一步加強我的實踐技能和對行業的了解。此外,學院還提供了許多升學和就業支援服務,例如舉辦招聘會、職業輔導和教授簡歷撰寫等。這些都有助我提高升學和職場的競爭力。總括而言,學院為我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丁贊文  ’17
  • 助理技術經理
  • 2018年澳洲普利茅斯大學生物科學(榮譽)理學士畢業
  • 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生命科學)畢業
學院為我提供全方位的學術知識和專業訓練。
丁贊文  ’17
  • 助理技術經理

人文及语言学部

在CIE裡,「專中」潤飾了我的語文,「通識及文化」拓展了我的思維及視野。CIE不單是多元的升學台階,帶我們進入知識的寶庫;也是奔往理想職業的通行證,領我們踏上圓夢的旅途。
黃永良  ’11
  • 中文科教學助理
  • 現修讀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
  • 2013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士(通識及文化研究)畢業
  • 2011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專業中文)畢業
CIE是奔往理想職業的通行證,領我們踏上圓夢的旅途。
黃永良  ’11
  • 中文科教學助理

商学部

CIE的小班教學模式將老師與同學的距離拉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我們隨時可以向講師提問並得到清晰的解答,令我在學習上獲益良多。課堂以外,我會積極參與課餘活動及大型比賽,這對我未來的升學和就業有很大幫助。我曾擔任CIE投資協會的會長,並在講師的指導下,獲得了不少寶貴的經驗和學會了許多實用的技巧。例如如何舉辦和宣傳大型活動、引導同學積極參與等。這些技巧在我升讀學士課程之後,於不同學科的小組作業及活動中都能派上用場。
藍婉珺  ’21
  • 商業分析師
  • 2023年香港浸會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學商學士(榮譽) 畢業
  • 2021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 (財務管理)畢業
CIE的小班教學模式將老師與同學的距離拉近。
藍婉珺  ’21
  • 商業分析師

传理学部

感恩在學院遇見好導師,除了教授電影知識,更指引了學習方向。副學士給予我兩年時間累積經驗,沉澱自己,培養良好的思考習慣,為日後創作奠定穩固的基礎。這裡我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袁泳珊  ’20
  • 傳媒主任
  • 2022年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學士(榮譽) — 電影主修畢業
  •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電影、電視及數碼媒體學)畢業
感恩在學院遇見好導師,除了教授電影知識,更指引了學習方向。
袁泳珊  ’20
  • 傳媒主任

社会科学学部

當年A-Level(高考)後,對前路感到迷惘,感謝APSS讓我重新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才能和人生方向,在兩年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更培養了我對社會工作的熱情。雖然我沒有選擇從事註冊社工的工作,但我確信這幾年間對人和社會的認識,對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幫助。
蕭婉雯   ’07
  • 中學教師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教育碩士畢業
  • 2013年香港浸會大學學位教師教育文憑畢業
  • 2009年香港浸會大學心理學社會科學學士畢業
  • 2007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應用社會服務)畢業
APSS讓我重新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才能和人生方向。
蕭婉雯   ’07
  • 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