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分享
自2000年成立以来,国际学院培育了不少本地及非本地学生。现在,他们各自在社会上担当着不同角色,继续努力回馈社会。以下是部分毕业生的分享。
应用科学学部
學院不但幫助我們建立科學知識,更引導我們前往正確的道路。
容早宜 ’17
- 微生物學家
- 2020年香港理工大學檢測及認證分析科學(榮譽)理學士畢業
- 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生命科學)畢業
學院不但幫助我們建立科學知識,更引導我們前往正確的道路。
容早宜 ’17
人文及语言学部
CIE讓我在學習生活中增長知識和擴闊眼界。課程涉及多元化的知識,開拓我們的視野;亦讓同學在其中尋找到自己的專長及興趣,對未來升學或就業都很有幫助。此外,學院更積極培養同學的個人品格,從而建立個人修養。
羅珮文 ’08
- 項目行政助理
- 2012年香港浸會大學通識及文化研究學士畢業
- 2010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 (專業中文) 畢業
- 2008年香港浸會大學副學士基礎課程畢業
學院積極培養同學的個人品格。
羅珮文 ’08
商学部
市場學課程設計強調市場領域中的適應性和開放性,幫助學生應對職場上的挑戰。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靈活性和主動學習至關重要,以保持競爭力並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
葉峻軒 ’15
- 高級銷售代表
- 2019年香港浸會大學市場學商學士(榮譽)畢業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市場學)畢業
市場學課程設計強調市場領域中的適應性和開放性,幫助學生應對職場上的挑戰。
葉峻軒 ’15
社会科学学部
除了培育我學術上的發展,學院更鼓勵我去展現運動天賦,並獲推薦參加「浸大精英運動員入學計劃」,成功升讀政府資助學士學位。
朱智謙 ’16
- 小學老師
- 2023年香港浸會大學教育碩士畢業
-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學位教師教育文憑(體育)畢業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康樂管理文學士(榮譽)畢業
-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運動及康樂學)畢業
除了培育我學術上的發展,學院更鼓勵我去展現運動天賦。
朱智謙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