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分享
自2000年成立以来,国际学院培育了不少本地及非本地学生。现在,他们各自在社会上担当着不同角色,继续努力回馈社会。以下是部分毕业生的分享。
应用科学学部
我很感恩成为国际学院的学生。在设备完善的学习环境下,学院让我体会到多姿多采的校园生活。每位讲师对教学都抱有热诚,我最欣赏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讲师对学生的无限支持。而副学士课程的内容深入详尽,不但丰富了我的知识和巩固在科学的基础,也为我入读香港中文大学做好了准备。
何媛琳 ’15
- 文员
- 2017年香港中文大学自然科学理学士毕业
- 2015年香港浸会大学理学副学士(营养与食物管理)毕业
在设备完善的学习环境下,学院让我体会到多姿多采的校园生活。
何媛琳 ’15
人文及语言学部
最值得庆幸的是在CIE结识了一班良师益友。两年的学习对我来説绝对是一个十分具启发性的经歷,十分感激老师们真诚的分享和宝贵的意见,帮助同学更清楚自己的所想所思,让我能在大学中继续探索,开始学会瞭解自己。
陆晓婷 ’15
- 2017年岭南大学文化研究文学士毕业
- 2015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文化研究)毕业
两年的学习具启发性,帮助同学更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
陆晓婷 ’15
商学部
很欣喜在CIE里学习的日子,学院不单提供同学衔接学士学位课程的机会,还提供各样的学习机会给我们探索自我潜能。我曾参加JA学生营商体验、学生大使及企业实习计划等,大大丰富我的学习经验。
陈绮婷 ’15
- 2017年香港浸会大学环球与中国商贸学专修学士(荣誉)毕业
- 2015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工商管理)毕业
在CIE里学习真精彩。
陈绮婷 ’15
- 2017年香港浸会大学环球与中国商贸学专修学士(荣誉)毕业
社会科学学部
除了培育我学术上的发展,学院更鼓励我去展现运动天赋,并获推荐参加“浸大精英运动员入学计划”,成功升读政府资助学士学位。
朱智谦 ’16
- 小学老师
- 2020年香港浸会大学学位教师教育文凭(体育)毕业
- 2018年香港浸会大学体育及康乐管理文学士(荣誉)毕业
- 2016年香港浸会大学理学副学士(运动及康乐学)毕业
- 获颁香港特区政府自资专上奖学金计划-最佳进步奖(2016/17 ); 才艺发展奖学金(2014/15、2015/16)
除了培育我学术上的发展,学院更鼓励我去展现运动天赋。
朱智谦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