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分享
自2000年成立以来,国际学院培育了不少本地及非本地学生。现在,他们各自在社会上担当着不同角色,继续努力回馈社会。以下是部分毕业生的分享。
应用科学学部
學院提供愉快的學習體驗,老師對我們關愛有加。除了學術知識以外,我們都能從師長的分享中獲得不同的建議。我更在學院認識了一群能互相扶持的好朋友。
周梓韻 ’23
- 現修讀香港中文大學自然科學理學士(食品及營養)學位課程
- 2023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營養與食物管理)畢業
老師對我們關愛有加,我們都能從師長的分享中獲得不同的建議。
周梓韻 ’23
- 現修讀香港中文大學自然科學理學士(食品及營養)學位課程
人文及语言学部
每位音樂家都應該有自己要走的路,要清楚知道自己發展的路向,不要盲目追求別人所擁有的,大眾希望得到的未必是你所想得到的。
馬文麒 ’11
- 現從事作曲、指揮工作
- 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音樂文學士(榮譽)畢業
- 2011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音樂學)畢業
每位音樂家都應該有自己要走的路,要清楚知道自己發展的路向。
馬文麒 ’11
商学部
我在CIE擁有非常好的學習經歷。財務管理講師的教學模式新穎且吸引,他們講授的知識不止於課本內容,更關注日常應用,這使我的思維與待人處事的技巧都更趨成熟。
劉旨豫 ’23
- 現修讀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課程
- 2023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 (財務管理)畢業
財務管理講師的教學模式新穎且吸引。
劉旨豫 ’23
社会科学学部
結識新同學和朋友是校園生活的美好回憶之一。一同在學校圖書館上zoom課,一同在小食部吃撈麵餐,一同參與學院活動,一切的快樂回憶至今都仍在腦海中縈繞。希望新生在學院裡都找到屬於你們的樂趣。
勞俊杰 ’21
- 中學教學助理
- 2023年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社會科學學士(榮譽)畢業
- 2021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社會及公共政策研究)畢業
結識新同學和朋友是校園生活的美好回憶之一。
勞俊杰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