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校友分享

自2000年成立以来,国际学院培育了不少本地及非本地学生。现在,他们各自在社会上担当着不同角色,继续努力回馈社会。以下是部分毕业生的分享。

应用科学学部

學院提供了很多實習的機會,讓我更深入了解科研工作,為未來作好準備。實習也讓我尋找到未來工作的去向,亦更明確地選讀了有興趣的相關學士學位課程。
梁希雪  ’18
  • 實驗室技術員
  • 2021年香港科技大學理學士(生物科學)畢業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生命科學)畢業
學院提供了很多實習的機會。
梁希雪  ’18
  • 實驗室技術員

人文及语言学部

文化研究課程讓我培養批判思考能力和拓展解讀多元文本視野,如電影、歌詞和性別形象。堅實的學術基礎使我在升學路上得心應手,並於學士畢業後投身學術界發展。
周信意  ’22
  • 大學研究助理
  • 2024年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學文學士畢業
  • 2022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文化研究)畢業
文化研究課程讓我培養批判思考能力和拓展解讀多元文本視野。
周信意  ’22
  • 大學研究助理

商学部

在學院求學期間,我所獲得的不僅是課本上的知識,還在課程眾多的分組習作中,培養了紮實的人際溝通技巧,這些對我未來升學或就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除此之外,講師友善開放的教學方式,更提升了我們的學習興趣。
蔡錦鵬   ’22
  • 現就讀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士(榮譽) 學位課程 (經濟學及數據分析)
  • 2022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工商管理 )畢業
在學院求學期間,我所獲得的不僅是課本上的知識。
蔡錦鵬   ’22
  • 現就讀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士(榮譽) 學位課程 (經濟學及數據分析)

传理学部

作爲内地生,學院爲我提供了很多參與學生活動的機會。在讀期間,我參加了北歐遊學團並成功申請到ROA獎學金,這一次遊學團的經歷爲我之後升學帶來很大幫助。除此之外,我也曾競選傳理學生會幹事,並且參加學生活動,包括迎新活動和嘉賓講座,對於當時廣東話不好的我來説,是一個鍛練語言的好機會。讀書時的課外活動經驗對我之後留在香港工作影響很大。
李琛  ’18
  • 投資研究助理
  • 2021年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學士(榮譽)— 新聞與數碼媒體(數據與媒體傳播專修)畢業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傳理學)畢業
讀書時的課外活動經驗對我之後留在香港工作影響很大。
李琛  ’18
  • 投資研究助理

社会科学学部

CIE課程提供很多專業培訓、外出實習及到社區服務的機會,讓我們可將課本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於工作上,亦讓我們了解到自己是否適合在此行業工作。運動及康樂學的副學士課程有很多銜接機會,讓我可安心繼續升學。
林俊民  ’12
  •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助理程序幹事
  • 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運動及康樂領袖學社會科學學士畢業
  • 2012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運動及康樂學)畢業
  • 2010年香港浸會大學副學士基礎課程畢業
副學士課程有很多銜接機會,讓我可安心繼續升學。
林俊民  ’12
  •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助理程序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