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浸大国际学院与食德好举办「家居厨余。何去何从」研讨会

2017年11月02日
返回

根据环境局的数据,香港人平均每日制造超过2,400公吨家居厨余,占都市厨余量71%,当中的98%会被运到堆填区处理,做法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见及此,在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及环境运动委员会资助下,食德好与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于日前举办「家居厨余。何去何从」研讨会,目的是希望提高公众对家居厨余的关注,并为减少本地家居厨余出一分力。于活动中,食德好与国际学院「地理及资源管理」专修师生公布早前进行的首个全港性家居厨余调查结果,并发布相关数据及分析。

是次研讨会邀请了政府官员和其他不同界别讲者出席,包括:环保署副署长郭黄颖琦女士,JP、食德好行政总监邓燕梨女士、环保教育和社区参与项目审批小组委员周雯雯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嘉汉林业珠三角环境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及生物系黄焕忠教授、绿惜地球创办人及总干事刘祉锋先生,MH、启胜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高级物业及设施经理游锦辉先生,以及著名的环保妈妈和作家林丽珊女士。当中刘祉锋先生、黄焕忠教授、游锦辉先生及林丽珊女士就政策、技术及社区执行和教育层面分享了处理家居厨余的种种可能,吸引了近五百位,包括关注家居厨余的大专生、中学师生、物业管理代表、环团、回收界别持份者等等到场,并交流意见。

家居厨余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为掌握现时各区市民家居厨余情况,食德好与学院「地理及资源管理」专修师生,于2017年2月至4月在全港18区以随机抽样形式,与市民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数目为493份。调查内容分为厨余认知、家居厨余种类、及垃圾征费计划意见三方面。

就读「地理及资源管理」专修副学士二年级的陈卓琳及林嘉惠同学于研讨会担任大会司仪,而杨嘉丽及周美樱同学,与食德好代表吴嘉晋先生一同讲述调查报告的结果。杨嘉丽同学表示,从调查发现,受访家庭人均每日家居厨余量是0.37公斤,比起两年前环保署的统计数字0.33公斤略为高。虽然近年愈来愈多关于厨余措施及推广讯息,但厨余量仍然高企,反映出香港人于惜食方面的意识仍然未够。而周美樱同学则表示大部份受访者都认为厨余高企不仅会加重堆填区和公帑负担,而且会浪费地球资源及增加环境负担。

学院「地理及资源管理」专修讲师胡丽恩博士亦在是次研讨会指出,54%受访者认为政府公布的垃圾征费建议水平(即3人家庭每月收费约30至44元)为适中,有13%认为便宜或非常便宜,但也有32%受访者认为昂贵或非常昂贵。胡丽恩博士建议政府可能将来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让市民知道这个收费水平是如何厘定和征收费用的用途等。最后,食德好的吴嘉晋先生建议政府主导惜食减废政策并带出实施方向,而非牟利机构或私人企业则可于前线以经验及现有设备作出配合,并设下四大目标,包括:推动各区食物回收、研究分区厨余处理、提高科研资助提升整体处理厨余技术,以及透过学校渗透教育去塑造小朋友及青少年成为惜食新一代。

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署理院长曾瑞强博士感谢环保署副署长郭黄颖琦女士,JP、食德好行政总监邓燕梨女士,及各位嘉宾出席今次研讨会,并鼓励同学从不同角度思考香港厨余问题,一齐推动「惜食减废」,为社会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