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国际学院全人教育讲座:动物的城市空间

2017年12月11日
返回

随着领养文化日益普及,香港有越来越多家庭选择饲养宠物。根据香港兽医专业发展顾问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全港宠物猫狗的数目已经超过51万只。不论宠物或小区动物,牠们都是我们城市的一分子。为了提升同学对动物权益的关注,国际学院学生发展中心邀请了非牟利兽医服务协会(NPV)的创办人麦志豪先生来到浸大石门校园,与逾百位同学分享动物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麦志豪先生指出,有别于以往富人情味的旧区,现时香港充斥着所谓「新城市空间」如海滨长廊及大型商场。由于这些地方禁止动物进入,加上市民不可以携带动物乘搭交通工具,所以大部分猫狗都被排斥在「公共空间」外。而且,城市的士绅化亦造成不少问题,例如有不少猫狗被活活饿死在被收购重建的大厦内,东北发展亦使逾千只动物流离失所。

此外,香港的城郊分界线模糊,野生、流浪及小区动物很难确切地定义。塞拉利昂上现时大约有数百只小区狗,牠们一旦进入市区范围,就会被人捕捉扑杀。根据香港的交通法例,在道路上出现的猫狗是「死物」,而猴子却是受到法例保护的「野生动物」。两者都是动物,为何生命的价值会有所不同?每年就有逾一万只在公共空间出现的猫狗遭人道毁灭,令人不禁反思,到底是动物闯入了我们的生活范围,还是人类的土地发展剥削了动物的生存空间呢?麦志豪先生建议政府应检视现行政策,并成立动物保护部门来解决动物问题;未来亦应拨出更多资源支持「捕捉、绝育、放回」计划,以控制流浪动物数目。

活动当日,NPV的义工更带同两只动物导师来到石门校园与同学见面。花猫「乖乖」和「花花」以前分别遭受遗弃及虐待,幸好最终获救,现时已经展开了新生活。NPV希望同学透过亲身接触动物,培养出爱心及同理心,并明白到动物和人类一样值得拥有享用公共空间的权利。

施敏仪同学(地理及资源管理副学士二年级)表示:「之前在课堂上有接触过有关都市化的课题,明白到经济发展如何影响人类生活,不过课本上却绝少提及动物权益,这次讲座令我更全面地了解到土地发展如何蚕蚀动物的生存空间。我希望未来能够参与义务工作,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小区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