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浸大国际学院与食德好举办 第二次「家居厨余状况」调查及新闻发布会

2018年07月30日
返回

根据环境局的数据,香港人平均每日制造超过2,300公吨家居厨余,占都市厨余量65%,当中的98%会被运到堆填区处理。在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及环境运动委员会资助下,食德好与浸大国际学院举办第二次「家居厨余状况」调查及发布会,调查内容分为家庭煮食习惯、厨余意识、和煲汤及菜式煮食情况三方面。

每个煮食家庭均在所难免会制造家居厨余,为掌握现时各区市民家居厨余情况,食德好与学院「地理及资源管理」专修师生,于2018年3月至4月在全港18区以随机抽样形式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数目为603份,目的为获取到家庭煮食决策人的意见。

负责问卷调查的「地理及资源管理」专修副学士一年级同学钟伊琪及陈葆洳于调查及发布会讲述调查报告的结果。钟伊琪同学表示,从调查发现,受访者家中掉弃的厨余种类主要为汤渣,其次为已变质的食物。而受访者家中常见出现厨余的成因主要为较多不能食用部份,其次就是经常错估用膳份量、过度购入食材、不满意食材新鲜度。但其实除第一个选项,其余三项都可以避免的。此外,六成受访者认为家庭产生的厨余量的程度是非常轻微和轻微,可见市民认为家中的厨余量占垃圾不算多,亦认为自己所掉弃的量不严重。然而,家居厨余不是一家半家的事,而是家家户户的合计,当中还未计算在预备煮食过程中所产生的非食用的厨余,故此大众低估家居厨余的影响。

陈葆洳同学则表示药材汤为最受欢迎的汤种,制造的厨余亦最多,其次则为瓜汤。而当中最常见的厨余为药材、骨类、吃不完的部份或一些较少人食用的皮类。而最受大众欢迎的菜式种类为菜类,其次则为猪类。而其中最常见的厨余为菜头菜尾、骨类、佐料或一些较少人食用的皮类。编排菜单的种类时,普遍市民只看当天食材价格决定菜单,从而做成非预算购物,有机会买入过量、不新鲜、不合用的食材。

学院「地理及资源管理」专修学科统筹胡丽恩博士亦在是次调查及发布会指出,虽然市民对厨余问题的认知程度较低,但他们亦乐于在家中先进行初步厨余分类,以配合消减厨余的措施。因此,她呼吁政府应更积极推动减少厨余的文化,让市民明白厨余对社会、经济和环保方面的影响,在全港18区和各饮食行业宣传厨余源头分类和回收等概念, 并积极在小区推行厨余回收及循环再造计划。最后,食德好的吴嘉晋先生倡议商界减少单一货品捆绑销售,并建议政府推行食物捐赠减税、争取分区厨余收集和加强食物教育。食德好与国际学院希望各界参考此调查报告的结果后,会有不同方面的反思及对策,在个人方面可在家中出一分力减少产生厨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