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国际学院同学与韩国釜山大学中文系师生 一起参与疫情下的都市文化之旅

2022年06月02日
返回

都市的边界,在疫情扩散的日子更加明显,当人们无法乘飞机到别的地方,亲身体验异地的文化面貌,我们能否藉科技进行一场跨国的深度交流?我们能在虚拟世界构筑一道认识彼此现实生活的桥梁吗?

浸大国际学院人文及语言学部中文组于三至四月举办围绕都市文学的专题活动,以香港作家陈浩基的推理小说《13.67》为起点,探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都市叙事及相关的社会学课题。活动特别邀请韩国釜山大学中文系师生参与,和本院同学作学术交流,让两地同学突破身处其中的局限,尝试由他者的角度重新探视熟悉的都市,从国际视野吸取经验,进一步认识本土文学的多面性。

 韩国釜山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翁智琦博士,在3月主讲「请回答《13.67》——谈香港文学的都市性格」专题讲座。小说《13.67》以香港为故事舞台,近年获得不少具代表性的推理小说奖项,已被翻译成十二种不同国家语言的译本,在香港和韩国皆属话题之作。它为外地读者了解香港文化提供特殊的视角,同时它亦是近年少有被国际广泛接受的作品,值得香港读者借鉴。由此,翁博士带领大家观察香港文学的都市特质,以及现代都市如何成为推理主题的创作土壤。《13.67》巧妙融合历史事件与虚构情节,反映出复杂的社会课题,与历史专著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加上相关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互为解读,深刻突显了都市与文学的密切关系。

期后学院在4月举办一场在线学术交流会:「从《13.67》看各地的都市叙事」,本院同学与韩国釜山大学中文系的研究院同学各自选了不同的都市文学作品作报告,让彼此由叙事作品深入了解各地的社会文化。

本院同学从香港角度出发,分别导览了《13.67》的章节——〈Borrowed time〉和〈泰美斯的天秤〉,及以香港文学的经典之作——西西的《我城》、刘以鬯的〈对倒〉作共时对读,探讨了作品的文化意涵。除了小说,同学亦引介了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指出了电影与刘以鬯小说的互文关系,亦让韩国学生接触到电影语言底下所呈现的都市美学。

釜山大学的同学则先后介绍了西西的散文〈店铺〉和摄影纪录作品集《香港老美——老香港的美学印记》,带我们感受老香港的街巷人情;由台湾作家黄春明的小说《苹果的滋味》,带大家认识到台湾「乡土—都市文学」的过渡时期,以及都市中边缘社群的生活境况;朝鲜的古典诗《城市全图诗》(성시전도시),了解18世纪汉阳(即现今首尔)的都市雏形;最后,则分享了尚且没有中文译本的小说——朴相映的《都会恋爱法则》(대도시의 사랑법),带读韩国当下最前沿的都市作品,从中体会韩国社会下LGBT族群的处境。

今次,港韩两地同学在学术交流会中,主动向对方介绍喜爱的作品,由他们的选择中,我们有机会窥见文艺作品的精微之处,接通彼此身处的充满生命力的都市,明白它们是怎样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中生长,是相当宝贵的共同经验。

 

在线交流会重温 (需登入Zoom观看)

https://hkbu.zoom.us/rec/share/0afpm2EF5KA7GPPR-P1aXs5197tIU9BuoRods7r9M7iCAL_GkC3VfAEFsAaglQ_P.lzJfHboARmNJ4F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