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杰出运动员校友 - 吴翘充 王虹茵 角色转变初心未改 为体操传承再奋战

2024年07月17日
返回

奥运将至,全城投入运动热潮,浸大持续教育学院管理学高级文凭(运动与健康生活)学生卢蔚丰今年取得奥运跆拳道入场券,为香港出战。学院过往亦有不少学生和校友,包括空手道兄妹刘知名和刘慕裳,他们在体育范畴展示杰出表现。运动员要兼顾学业和运动从来不易,训练和比赛往往遇到很多挑战,所以我们特意邀请运动员校友吴翘充(Kelvin)和王虹茵(Sharlene)分享个中经历和得着,藉此鼓励DSE毕业生迎难而上,面对人生挑战。

一时挫折反成转折点 Kelvin为港摘体操世杯首面奖牌
二人自小便接触体操,曾经是体操港队代表,Kelvin主攻竞技体操,而Sharlene则专注艺术体操。Kelvin曾参战四届亚运及多次世界赛,获奖无数,更曾自创两个吊环动作,并获准以自己名字命名。作为运动员,往往经历很多次失败才会成功,Kelvin认为最重要汲取经验向前走。回想第一次在莫斯科参加世界杯,那时伤后复出,「首次出席如此大型的比赛,很紧张,上场时脑海一片空白,最终未能完成整套动作。」他为此消沉一段日子后,领悟要学识放开,「在哪里跌倒,在哪里努力起身」,决定专注吊环项目,闯出另一片天。一时的挫折,反成人生转折点。

谈到过往战绩,他最深刻是2010年出战世界杯体操锦标赛,夺得第三名,为香港摘下首面国际体操比赛奖牌。「之前香港体操寂寂无闻,这面奖牌将香港体操带入大众视线,为本地及国外所认识,这是很特别的成果。」亦因为这面奖牌,体操成功成为体院重点资助项目之一。

去年杭州亚运后,Kelvin迎来人生一大转变,宣布退役转任港队教练,努力培训下一代。他坦言由镁光灯下的运动员,转变为协助运动员适应镁光灯的教练,是很大角色转变,但始终以往累积不同培训经验,加上工作环境亦是熟悉的,故适应新岗位不太难,而当年就读国际学院运动及康乐学副学士所学的管理、运动科学及不同运动项目等知识,在筹办比赛、训练学生等,甚至与专家、教练交流时,也可派上用场。反而个人心态转变颇大,「运动员生涯后期,我学会享受训练,而现在正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加倍努力应付新事物,除了策划、管理外,要兼顾的事情也多了。」他指出体操运动牵涉范畴甚广,如办比赛、推广、设计晋升阶梯,甚至有机会接触研究计划项目,正期待在这个新岗位上继续努力。

Sharlene为读书退役 入娱圈当教练讲师朝多元发展
至于Sharlene,小学三年级开始练习艺术体操,当初纯粹看到练习体操的同学很漂亮,所以报名参加,结果凭借个人努力,由兴趣班一直走到港队,为港争光。她曾夺得全国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赛青年组纱巾项目第一名、个人全能第四名,更获授予国家一级运动员资格。然而运动与读书就像鱼与熊掌,她在应付DSE期间选择退役,专心读书,当时兼顾读书和运动最大困难在于缺乏休息时间及学校支持,以前教育的风气只专注学生学术成绩,认为有好成绩才能升学,有别于现时。

Sharlene回想以往修读副学士的时光,很开心可以学习不同运动项目如羽毛球、篮球、田径等,因为作为体育运动教练,不能只懂得体操。她透过课程认识到更多运动相关的定义和概念,也了解到整个体系如何运作及运动组织的架构。大学毕业后,她转换跑道加入娱乐圈,虽然未如预期般当上运动主持,但有机会拍剧、参与综艺节目,故很开心尝试不一样体验,享受镁光灯下的艺人生活。

无论面对任何事情 心态最紧要
她现时在国际学院更担任兼职讲师,教授体操等科目,更会担任国际艺术体操教练,致力培训小朋友及带领作赛。对于由学生身份转换成教师,Sharlene感受良多,享受与学生打成一片,甚至会暂忘教师身份,但「作为教师,要好好拿揑师生界线」。她更与我们分享任教趣事,学生很花心思,会浏览社交媒体打探喜好,如考试时扮成她喜爱卡通人物Lotso,希望争取好感分。谈到未来发展,她期待未来继续朝多元方向发展,做更多体育相关的事情。

Kelvin和Sharlene二人现时各有发展,运动员生涯虽然完结,但个中经历令Kelvin和Sharlene都有所得着,有助应对人生其他挑战。Kelvin认为运动员的心态对未来人生最有裨益,无论面对任何事情,心态最紧要,「凡事永远有两面,有成功时候,自然有失败时候,要学懂如何面对、如何尽快收拾心情去处理。」此外,他在运动员生涯中学懂面对比赛压力,学懂怎样去接受压力、享受比赛过程。「很多事情无法控制,别胡思乱想,可能就迎刃而解。」这些心态和想法对他应付日后工作和生活都大有帮助。

凡事要坚持去做 屡败屡试不放弃
Sharlene回想以往训练,「体操需要练习很多不同动作,如平衡、转圈、跳跃等,每个动作所耗时间甚多,独自一人重复练习直至熟习,一旦失手又要重新再练习,过程很磨人。」她指出,反复练习背后,成果往往无法预计,屡败屡试,坚持和毅力就是这样练回来。她一度被踢出精英队,最终靠努力极速回归,再努力进入港队。「到踏足社会时便发现,凡事要坚持,不能打定输数。纵使很多事情难以预测,都应该先行尝试。在面对不同选择时,尽力去尝试,最终必定会找到可行之路。

其实人生总是由不同旅程组成,面对发榜的DSE毕业生也许可以从两位师兄、师姐的经历得到启发,奋力迎战中学生涯完结后的新旅程。

给DSE毕业生的打气说话
吴翘充︰
无论发榜结果如何,希望大家收拾心情面对。坊间提供很多升学和就业的机会,希望大家均能够找到自己的出路。祝大家夺得好成绩,加油﹗

王虹茵︰
我明白你们发榜心情一定很紧张,如果考得好、升读大学,希望你们好好享受大学生活,认识更多新事物及人物。如果未能升读大学,千万不要灰心,这只是人生的一个考验,希望你们继续体验不同事物,自然会有新出路。

二人运动员历程与战绩
吴翘充︰

  • 现职港队教练,主要带领男子队
  • 四岁时开始参加体操兴趣班,十一岁入选香港竞技体操代表队
  • 港队首名在体操国际赛夺奖的代表
  • 参战四届亚运及多次世界赛,于亚洲赛男子吊环项目历来夺得一银两铜成绩
  • 自创两个吊环动作,并获准以自己名字命名

 

王虹茵︰

  • 现时身兼多职,除艺人身份外,亦在浸大国际学院担任兼职讲师,也担当国际艺术体操、普拉提和高强度间竭性训练教练
  • 小学三年级开始练习艺术体操,由兴趣班走到校队,再参与精英队选拔,最后晋身港队
  • 参与多个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及国际锦标赛
  • 夺得全国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赛青年组纱巾项目第一名、个人全能第四名,更获授予国家一级运动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