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浸大国际学院视觉艺术副学士毕业展2024—「是,但」

2024年08月16日
返回

浸大国际学院视觉艺术副学士课程举办2024学年毕业展,并于日前(8月9日)假浸大启德校园举行开幕典礼。浸大视觉艺术院副教授兼文学副学士(视觉艺术)学术统筹主任王铃蓁博士、助理教授陈思光先生、策展老师陈百坚先生及张景威先生出席并与毕业同学一同分享学习成果。

本年度副学士毕业展以「是,但」(Yes, but…) 为主题,展出32位同学的创作、合共48份作品,媒介包括影像、绘画、雕塑、装置及刺绣。毕业展以蛋的形状作探讨方向,从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Euclid)研究出精密且复杂的几何结构之美,至罗伯特·迪克森(Robert Dixon)精确地剖析蛋的外形,通过巧妙运用尺规,使绘画蛋的方法更精妙细腻。每个人绘画蛋的形态时,手法也各有不同。 「是,但」是指同学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产生的自我怀疑,往往会在椭圆上徘徊,认真地力求完美,却又迟疑不定。展览正好让同学梳理自己的观察,以作品表达他们对日常生活所思所感,及对周遭议题的关注。是次毕业展共颁发四个奖项,其中WMA 大专生奖(影像艺术)由一直致力推广本地摄影艺术的WMA赞助,另外三项则由艺术家罗文乐先生及浸大视觉艺术院评审及颁发。

负责策展是次毕业展的讲师陈百坚及张景威分享说:「同学能把日常生活见到的事物化作创作的泉源,善用艺术手法和技巧,在有限的预算内找到合适的物料,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过往同学从未在课堂中学习如何亲手策划展览,这次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让他们从构思展览主题、设计及印刷宣传品、与同学和嘉宾沟通,一步步学习和应对不同的挑战。我们看到所有参展同学的努力,特别是一众筹委会成员认真的态度,从中他们互相发掘自己的优点并加以发挥,正是举办毕业展览的意义,希望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毕业展筹委会主席朱晓彤同学表示:「我们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从零开始筹划这个规模不小的毕业展览,感觉每天二十四小时都不足够。作为筹委,我们不但要完成自己的作品,更要兼顾内部和外部的工作,和老师商量构思、分配展览空间、调节灯光及美感、和参展同学讨论展品编排等。其中,我们要配合场地的限制来摆放作品,有一位同学的作品需要在高空垂吊下来,可是场地列明横梁不可悬挂物品。经过多次磋商,我们最终安排了角落位置,两边墙壁之间可横放不锈钢棒,从而把作品垂吊,保留同学展示作品的原意。纵使我们遇上很多无法即时解决的困难,但同学之间同心协力,总算顺利展出所有作品,上了宝贵的一课。」

是次展期由即日起至8月22日,开放时间为星期一至日早上11时至晚上7时,假启德校园内展出。欢迎有兴趣人士前往启德校园参观,费用全免,敬请预先登记:https://bit.ly/3SRWadv。 此外,艺术家林兆荣先生将于8月17日亲临启德校园与大家分享自身创作经历,如欲参加请浏览:https://bit.ly/4cA0ghG

黄小轩同学的作品《阿阿夏沙嘛哈》获得「最佳参展奖」,她运用收集回来的尘和废纸再自行造纸,多重功夫下折成一朵「解脱咒莲花」,上面亲笔书写的梵语出自《六道金刚咒》,期望透过一纸一笔,体验六尘、六根,最后化去执念。
黄小轩同学的作品《阿阿夏沙嘛哈》获得「最佳参展奖」,她运用收集回来的尘和废纸再自行造纸,多重功夫下折成一朵「解脱咒莲花」,上面亲笔书写的梵语出自《六道金刚咒》,期望透过一纸一笔,体验六尘、六根,最后化去执念。
高蔼淘同学的得奖作品《薯片负空间》把日常在超市买到的薯片零食抽真空,抽出来的空间以透明材料填满,从商品实质的数量,思考消费者与生产商的角力。
高蔼淘同学的得奖作品《薯片负空间》把日常在超市买到的薯片零食抽真空,抽出来的空间以透明材料填满,从商品实质的数量,思考消费者与生产商的角力。
朱晓彤同学的摄影作品《椅》,作为新界居民的她留意到人们会自发地把家中多余的椅子搬到不同的巴士和小巴站,让途人稍作歇息。她游走新界各村捕捉椅子,反思随意把家中的物品搬到公共地方会否引起其他社会问题。
朱晓彤同学的摄影作品《椅》,作为新界居民的她留意到人们会自发地把家中多余的椅子搬到不同的巴士和小巴站,让途人稍作歇息。她游走新界各村捕捉椅子,反思随意把家中的物品搬到公共地方会否引起其他社会问题。
曾煦怡同学的作品《晚餐》,作品取材自家中并发挥创意,把家中一桌一碗搬到展览,还原平日一家人「开饭」的情景,反思家人能一同吃饭并非必然。
曾煦怡同学的作品《晚餐》,作品取材自家中并发挥创意,把家中一桌一碗搬到展览,还原平日一家人「开饭」的情景,反思家人能一同吃饭并非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