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育点止大熊猫 范畴多多不离地
返回海洋公园大熊猫盈盈8月诞下一对龙凤胎,这对「港产」大熊猫宝宝萌样俘虏很多市民的心,加上中央再次赠送的两只大熊猫上月底亦到港,全城掀起大熊猫热潮。今次请来浸大国际学院应用科学学部讲师韦栖博士从多个範畴,分享大熊猫保育情况,讲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以非常生活化的角度,为大家揭开环境保育的面纱。
大熊猫3招保育︰迁地保育、在地保育、生物走廊
大熊猫目前脱离了「濒危」物种行列,被降为「易危」物种,而内地野外大熊猫亦增长至近1,900只,究竟保育工作是怎样?韦博士告诉我们,大熊猫不是群居动物,当种群数量减少,很难自然交配,故需要人工繁殖。有趣的是,保育人员会为大熊猫按照基因差异度计算配对分数,分数够才会人工繁殖。她指大熊猫最初的保育主要靠「迁地保育」,在人工繁殖後,让大熊猫离开生长地,海洋公园的乐乐和盈盈便是例子。在内地,大熊猫也同时依靠「在地保育」(又称栖息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种群,目前数量已达67个。但由於每个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仅约30只,仍需发展野生生物走廊,连接孤立分散的种群,让牠们互相往来,减少近亲繁殖情况发生。
大熊猫人见人爱,被视作「明星物种」,在环境保育上发挥强大推广作用。韦博士解释,明星物种又称「旗舰物种」,即具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能象徵并引导对整个生态系统保护的物种。大熊猫同时是「伞护物种」,要在地保育大熊猫,就要先保育竹林,变相保育了同一栖息地的其他物种,就如保护伞。「选择兼具伞护物种身分的生物作为旗舰物种,其实是保护生物学的策略,唤起人们对环境保育的持续关注」。她提醒,香港两栖动物如卢氏小树蛙,哺乳动物如中华穿山甲,植物如土沉香、香港杜鹃等,都需要特别保育。
简单来说,保育动物栖息地,便能保育不同物种,有助维持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形形色色的生物间差异,分基因、物种及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以往人们关注物种的种类、数量,现在更多提及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概念,偏向自然资源管理,包括水源、泥土、森林与能源等,都有自身价值。自然资本涵盖自然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切勿被这些名词吓怕,韦博士指出,生态系统服务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饮用水、电力煤气、各式粮食都是由此而来。
生物多样性、种子基因库 犹如挪亚方舟
香港属弹丸之地,韦博士点出在高度城市化下,生物多样性算高,政府从保育政策入手,制订《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这行动计划限制了土地用途,有利环境保育,韦博士以湿地公园为例,「这块土地荒废之前是水稻田,需要环境修复,才变身湿地公园,既可在地保育,也有教育和休閒功能;如果没有限制,土地一旦变作工商业用途,就难以回头,不再适合动植物生存。」她提到原来标本也是保育方式,渔农自然护理署设香港植物标本室,每年与嘉道理农场合作蒐集种子,犹如基因库;署方亦在城门标本林种植,蒐集香港罕有树木品种。她形容,维持生物多样性、种子基因库等保育工作,有点像挪亚方舟,「若将来地球环境再恶化,可能不适合稻米生长,但由於保育了不少物种,总有适合种植的农产品作粮食。」
减废回收人人可出力 企业也有环保责任
韦博士表示,环境保育不止生物多样性,而是综合议题。其实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到店舖购物若忘了带环保袋,便要付费购买賿袋,这项胶袋徵费便是政府的环境保育工作,希望大众减用胶袋。又如减废回收的「绿在区区」,总有一个在你左近,回收点有专人在场帮助分类回收,有助提高市民主动回收意慾。就算我们每日丢弃的大小垃圾,也涉及环境保育,如何妥善废物处理减少影响环境,是一大学问,「废物有好多种类,如固体废物、废水、厨馀等,政府会采取不同行动去处理」。
至於自然资源管理,我们每日饮用的水需要水质管理、冲厕所用的水需经海水化淡,这些都属於水资源管理,由不同政府部门负责。此外,我们生活围绕各类污染,环境保护署制订不同污染管制政策,治理空气、噪音、水质等,保护环境,亦保障生活质素。
企业日常亦要处理环境保育相关工作,这不得不提近年热门的ESG(环境、社会和管治)。ESG要求企业负起更多环境保育责任,当中「减碳」便是重要一环。韦博士表示,因应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标,企业须符合碳排放要求,如旧有建築物须进行碳审计(carbon audit,即估算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简单举例,建築物太多灯光耗电,製造过量碳排放,便不符合绿色建築物标準」。她补充,推动使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及太阳能),均有助减碳。
行业求「通才」若渴 年轻人宜具跨学科知识
总括来说,环境保育涉及範畴甚广泛,韦博士认为香港已推动不少环境保育工作,惟目前欠缺足够人才。她指这类人才虽然需要拥有专科知识,但同时要涉猎其他知识,换言之需要「通才」。「例如有环境科学背景的人士需要掌握环境修复知识,需要工程或应用科技的技能,亦需要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
韦博士建议有志投身环境保育的年轻人,需要具备以下知识︰
- 环境及资源议题知识,如气候变迁、空气污染、水污染、废弃物、城市发展、碳审计与碳经济
- 不同环境学科的知识,如环境政策、环境健康、环境法、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等
- 环境检测技术、环境分析
其实除投身环保行业外,人人都可出一分力,简单如回收胶樽,也可从消费入手,如减少购买野生动植物产品。只要人人踏出一小步,并持之以恒,地球环境将更美好。
学士学位及副学士课程 迎合环境保育需求
浸大国际学院开办一系列与环境及资源管理相关的课程,从不同方位教授相关知识和实用技能,适合有志投身环境保育的年轻人报读。课程包括︰
1. 「环境及资源管理社会科学学士(荣誉)学位课程」 (适合副学士及高级文凭毕业生报读)
- 相当於本科学位课程的第三及第四学年,教授自然及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让同学以跨学科知识研究和分析环境议题
- 深化学生欣赏自然环境的能力,对健全生态系统及可持续环境的认识
- 培养学生使用环境研究方法、生态学实地考察、以及统计学的知识及能力,帮助学生辨析在本地、区域至全球的环境及保育议题
- 除课堂及实习机会外,课程亦安排同学出外考察,例如赴四川参观大熊猫保育中心、往九州参观绿色建築等
2. 「环境保育学副学士课程」 (适合DSE毕业生报读)
- 着重环境科学、生态学、自然保育和生态旅遊等知识,着重生态实地调查,在环境中学习
- 环境保育专家就相关领域的地方和区域主题举办研讨会
- 为有兴趣亲身体验环境保育工作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3. 「地理及资源管理副学士课程」 (适合DSE毕业生报读)
- 着重教授综合科学、地理、自然和地质、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的知识,并就这些方向去探索地理和资源管理议题
- 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评估与不同环境和资源管理问题相关的可能解决方案和政策
- 透过实地访问、考察团和暑期实习计划,取得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