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环境及资源管理学士课程同学考察塱原自然生态公园并探讨香港「新自然保育政策」

2024年12月16日
返回

塱原自然生态公园座落于新界北部塱原湿地,耗时五年兴建,并于今年11月正式开放。二十名环境及资源管理学士课程同学于日前率先前往实地考察。生态公园结合了湿地保育、农耕作业与自然教育三大元素,透过专业的环境管理及生态友善的农耕方式,为湿地鸟类营造了更适宜栖息的环境。

塱原是香港新自然保育政策下12个优先保育地点之一。在「生物多样性及保育」这一科目中,认识香港的新自然保育政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自2005年起,「塱原管理协议计划」积极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成功提升了私有土地的生态价值与生物多样性。 2019年,为配合「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规划,政府收回塱原的私人农地,建设「塱原自然生态公园」,并由渔农自然护理署负责管理,进一步加强塱原湿地的环境保育工作,同时顾及了社会效益及经济发展,以实现真正可持续的规管、保育和管理,维护本港生物多样性及至为重要的天然资源。

生态公园占地37公顷,划分为生态区、农业区和访客区三个区域。在考察期间,同学们有幸与香港观鸟协会的成员进行交流,实地观察湿地鸟类多样性,如蓝喉歌鸲(Luscinia svecica);了解有机农业耕作方式,同时针对保育政策的执行及保护区规划与设计进行考察。其中,陈颖妍同学认为,塱原生态公园与香港湿地公园不同,它的整个设计虽简约,但浓缩了各种湿地类型,她建议可以为参观者提供鸟类相关知识的介绍。时睿哲同学认为塱原生态公园是「发展与保育并存」的成功例子,有机农田与人工湿地成为了超过300种鸟类,包括14种国际濒危鸟类的主要栖息地。这种良好的生存环境几乎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大提升了塱原的生态价值与生物多样性。

塱原湿地的保育工作与香港新自然保育政策同步发展,经历了近二十年的转变与创新。透过是次考察活动,同学们不但加深了对保育政策的认识,更深刻体会到非政府组织与在地持份者携手合作的重要性,而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育可持续发展亦有利经济与社会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