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理学部举办「金像电影人系列」讲座分享执导和摄影实战经验
返回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即将举行,浸大国际学院传理学部于三月及四月份举办多场「金像电影人系列」讲座,邀请多位著名电影工作者到石门校园,借最近的电影作品与同学分享行内宝贵的经验与成功之道。
导演分享:
首先是「《久别重逢》:创造魔幻写实爱情风景」讲座,由《久别重逢》编剧、导演兼新媒体及影视创意写作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BCW)兼任讲师梁礼彦先生主讲。梁礼彦先生是一名资深编剧,《久别重逢》是他首部执导的作品,早前已获香港电影导演会颁发「2025新晋导演奖」。梁导演提到,随着文化和价值观的转变,现今世代对爱情的看法不同,爱情电影产量也愈来愈少。 《久别重逢》是他结合,爱情、奇幻、音乐,再加上他希望表达的人性和情感,拍成一部既魔幻又写实的作品,同时保留空间让观众想像。他寄语同学,创作的过程是孤独的,往往徘徊于欣赏及质疑自己的边界,因此要坚守信念,做自己想做的事。作为导演,他认为需要和演员紧密沟通,给予他们信心,才能做到「用画面说故事」。
此外,学院亦邀请到近期备受瞩目的电影《看我今天怎么说》的导演黄修平先生作分享。黄修平先生是著名的电影导演及编剧,2014年凭《狂舞派》获颁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晋导演。黄导演提到,机缘巧合下发掘了聋人文化这个想探讨的题材,开拍电影前需要做大量资料搜集,由编剧、选角、音效到真正拍摄都花了不少心思,更安排演员跟老师学习戏剧和手语,务求写实地呈现细节,让观众更容易代入他想表达的情感。作为导演,他在拍摄过程中发现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评估和修改剧本,尽量在电影拍摄效果和求真两者中取得平衡。
摄影指导分享:
除了导演外,传理学部亦邀请了两位摄影专业工作者,分享他们对拍摄剧照及营造视觉效果以提升画面风格的见解。
以「电影。剧照。海报」为题的座谈会,由香港年青视觉艺术家及剧照师曾觅女士分享日常摄影、影像艺术及平面设计的心得。活动由荣获提名多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及学院兼任讲师张蚊女士主持。作为一位创作者,曾觅女士在电影、艺术、文化和商业领域间游走。 2023年,她凭借在剧照摄影和视觉艺术上的卓越创作成就,荣获第十七届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新秀奖(电影)】。座谈会上,曾觅女士与同学分享她的审美观,还有她对冲晒照片独特质感的欣赏;也透过她参与电影《风林火山》的拍摄,分析了香港、日本和西方剧照的特点及制作过程,及她如何在作品中融合文化和技术的考虑,取得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平衡,呈现电影海报的特质和主题。她认为创作使人保持年轻,鼓励同学多看别人的作品,培养艺术触觉,建立个人风格。
最后,电影摄影指导古伟麟先生亦就「摄影师之眼:镜框内的诗意叙事」,探讨如何为镜头呈现「美」,又如何透过和导演沟通、解读剧本和人物角色、光影设计去展现镜框中的意涵、运镜风格与灯光设计,塑造艺术层次。古伟麟先生曾参与多部作品的摄影工作,包括《长津湖》和《阖家辣》等实战经验。他认为摄影师要保持创新,劝勉有兴趣入行的同学要练好基本功,了解摄影部门分工的细节,并透过和不同人的合作,摸索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与艺术观。即使拍摄时有资源和时间限制,摄影师仍可以追求创新与实践兼备,用不一样的手法成就令人难忘的画面。
一部电影作品的诞生,需要台前幕后众多岗位的配合,每个人都各自发挥其专业,务求带给观众一场绝佳的体验。传理学部不时举办讲座邀请业界人士到校分享,让同学认识行业运作,掌握专业知识及技巧,未来能实践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