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形象设计师刘天兰与同学细说「天兰物语」
返回人文及语言学部的文化研究及创意产业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早前邀请香港著名形象设计师刘天兰女士到石门校园担任讲座嘉宾,凭借在歌影视、电台、舞台、策展、出版及时装零售行业超过二十多年的专业经验,刘天兰女士涉猎的范畴多不胜数。身处资讯爆炸的数位时代,互联网急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愈见渴求,同时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疏离,是次她主要分享她与「物」的种种缘分和邂逅。
天兰从童年娓娓道来,跟同学细数她各式各样的收藏品。翻看自小从报章剪下早逝父亲的文章,见字如见人。作为形象设计师,别人买名牌,她偏好复古的胸针、钮扣、粉盒、手袋等,收藏的饰品琳琅满目;她周游列国,某趟日本之旅兴之所至买下的筷子座、在世界各地大城市书报摊找到的绝版刊物;以及给女儿Yoyo的廿一岁生日礼物——整箱满载成长回忆的儿时录音带。她自嘲:「我像一个拾荒者」。可是她拾的,是时代的「荒」,是在那些美好岁月散落的闪烁碎片。
天兰视收藏为捡拾之乐,又岂止限于个人收藏? 2023年,她跟几个香港电影美术学会的朋友合力,于香港文化博物馆策展「无中生有——香港电影美术及服装造型展」,展出香港电影数十年来的戏服和道具,重现不少新旧经典的场景。今年她又带领另一团队,盘点、整理和纪录邵氏片场数万件戏服。这些浩大的工程虽然艰辛,但她却乐在其中。诚如理论家Bill Brown在〈物论〉中提到,物品真正脱离其客体(object)身分,转化为东西(thing)的一刻,正是在它不再有用之时。这些曾经用以筑梦之物,在镜头后变得更有重量,只因它们就是人们活生生、共同想像过的梦。
最后,天兰提到她近来开始创作的拼贴画以及喜庆时节特地做给各方友好的茶叶蛋(又名《天兰茶玉子》)。她提到朋友总叫她把可口的茶玉子带到他们的店里寄卖,她认为如果变成买卖压力会更大,事情便不这么有趣了。人类的日常生活充斥那么多东西,当中很多都值得细味欣赏。人生于世,本无一物;但若果无物,实如寄尘。她寄语同学:「玩物,但不可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