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浸大国际学院「香港文学散步」十周年 培育年轻导赏员 传承本地文学及文化
Back(2018年2月12日,香港)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连续第十年举办「香港文学散步」活动,由学院中文科老师及「专业中文」专修的副学士同学担任导赏员,于上月底带领参加者走出教室,访寻现当代著名华文作家在港的遗踪,了解他们对本地文学、文化发展的影响。
今年活动共两场,选址于港岛湾仔区一带散步,导赏景点包括:作家鸥外鸥在三十年代上礼拜堂的红砖屋(循道卫理联合教会香港堂)、刘以鬯叙写热闹的修顿球场、保护过小思避开日军炮火的六国酒店、张曼娟最想念的老楼和昌大押、董启章娓娓道来的春园街历史等。活动旨在让参加者感受作家笔下的湾仔风貌和文人故事,并认识本土历史、小区文化、生活体验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学院一向着重通识教育及多元学习体验,每次举办「香港文学散步」都会培训一众修读「专业中文」副学士课程的二年级同学担任导赏员。是次活动便有20多位同学,为本院的大专生及12所中学约120名师生提供导赏服务,沿途向参加者讲解与景点相关的文学事迹和作品。
其实,「香港文学散步」的意念是由本地著名学者卢玮銮教授(小思老师)提出的,她认为文学散步要有思想上、知识上的散步,也要用双腿去散步。而散步当中的「现场感」,更能强化同学对文人或其作品的认知,进而产生感情。正因如此,本院这十年来办的文学散步活动都得到许多中学师生的响应,也成了不少同学与文学结缘的契机。
参加者当中,更有不少同学在数年前随中学老师参加学院举办的「香港文学散步」后,进而对当代文学产生兴趣。黄咏琪同学(专业中文副学士一年级)分享说:「当年导赏员仔细为我们讲解,让我们感受文学的美,能更真实领略作品内容,而不只是一个从书上看见的世界。现在主修中文,更能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
活动除了令参加者觉得具深度而有意义,担任导赏员的同学更能寓学习于服务之中。今年担任导赏员的黎汶懿同学表示:「在获取教学和筹备活动经验的同时,也让我有勇气面向同学、有条不紊地解说,这是我之前从未想到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学院「专业中文」课程统筹郑瑞琴博士多年来致力培训导赏员,回想十年间曾任导赏员的校友时,倍感欣慰:「从本院升读中文系的校友,现在有些已任职中学老师,有些则继续修读博、硕士课程;至于创作系毕业的,有些任职记者,有些还自组社团筹办文学杂志。他们还不时回校服务,与学弟妹分享学习经验,十分难得。希望『香港文学散步』所播下的种子,会继续开花结果,让本地文学及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上述活动之图片可于https://www.cie.hkbu.edu.hk/media/index.php?album=CIE_LiteraryWalk2018下载。
相片说明:
Pic_1.jpg: | 第一场「香港文学散步」的参加者一起于修顿球场拍照留念。 |
Pic_2.jpg: | 国际学院「专业中文」课程统筹郑瑞琴博士,向高中师生导读湾仔区文学作品,解说作家如何观察生活细节,书写都市生活的质感。 |
Pic_3.jpg: | 修读「专业中文」副学士二年级的同学担任导赏员,沿途为参加者讲解与景点相关的文学事迹和作品。 |
Pic_4.jpg: | 完成文学散步后,参加者都满载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