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实践哲学


为什么需要修读「实践哲学」?

  • 近年全球在政策、经济、科技及文化等层面不断出现巨大的转变,社会更渴求具跨学科知识而且有灵活思辨及应变力的人才,客观理性地去分析各种资讯及复杂、具争议性的问题;
  • 哲学教育让同学培养有系统和具条理的逻辑思维,同时装备同学探索复杂问题时的能力,以及训练同学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论点、具备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等能力。

什么是实践哲学? 与一般的哲学课程有什么分别?

  • 哲学看似一门艰涩难懂、抽象深奥的学问,但其实哲学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一般哲学课程会较偏重教授哲学概念和理论,涉及当今世代的议题与挑战的内容相对较少;
  • 「实践哲学」课程除逻辑及哲学入门等基础课程,亦同时包括科技与人类未来、生物伦理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及道德心理学等范畴。透过研习哲学理论及新近的跨学科课题,课程开拓同学宏观的国际视野,增强批判、创造及跨领域思维能力,并让他们学懂如何具体地把哲学理论实践在日常生活、学术研究及职场当中。

课程适合哪些人报读? 完成课程后,我可以学到什么?

  • 课程适合注重提升自己处理当代各种议题的分析能力与批判思考能力,对论证分析与逻辑有兴趣的同学修读;
  • 完成课程的同学将:
    • 有能力从跨学科角度,演绎多元哲学议题;
    • 以独立、注重实证及批判思维去分析、解决复杂疑难;
    • 将哲学知识及论证分析技巧,运用于探讨不同宗教、传统哲学理论、社会、政治及文化议题,以及个人生活中。

修读哲学,是否只有升学选择? 将来有什么就业机会?

  • 毕业生可选择在本地或海外大学完成宗教、哲学、人文学等相关学士学位课程。经非联招途径,毕业生可选择升读教资会资助高年级(三年级)学士学位课程,包括:浸大(宗教、哲学及伦理;人文学;创意及专业写作);中大、港大、岭大(哲学);
  • 同学可透过浸大「4年自资学位课程优先入学计划」,以「2+2」升学途径无缝衔接浸大「通识及文化研究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
  • 此专修毕业生因具备良好的逻辑分析和沟通能力,可选择从事教育、文化工作、法律、传媒、商界等行业, 包括教学助理、宗教及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助理人力资源主任、助理社福机构项目主任、及政府二级联络主任等职位。